第(3/3)页 “有什么问题吗?” “计算机科学学院一共开设了软件、硬件、理论计算等五个方向的专业。” 康斯坦丁带着一丝告诫的意味,“我个人建议,最好不要选硬件这块。” “这是为什么?” 吉米皱了皱眉。 康斯坦丁看了一眼索菲亚,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索菲亚笑着起身,径直走到办公室门口,把门轻轻地关上,随后背靠着门板,一脸认真道: “好了,现在这里就我们三个人,就算是克格勃,也不可能监听到。” “康斯坦丁同学,你接下来说的话,出了这扇门,我们谁都不会承认听过,也不会随便乱说。” “现在,可以告诉我,计算机硬件方面到底怎么回事?” 在他们的注视下,康斯坦丁推了推眼镜,“这也是我接手了青年科技创造中心以后,因为创新创造项目需要用到计算机,在频繁的申请使用和接触下,才了解到苏联在这方面的一些真实情况。” 吉米往前一步,凑近了些,竖起耳朵聆听。 “在这个领域,我们从一开始就走错了路,现在已经跟国际完全脱轨。” 康斯坦丁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押宝的晶体管是未来正确的道路。 而苏联倾斜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集中研发的电子管早就已经过时。 就像霓虹梭哈氢能源汽车失败一样,这种发展方向的选择错误,导致整个苏联的计算机、电子信息等技术理论和生产工艺严重落后于时代,而对方曾经引以为傲的逆向工程也开始逐渐失灵。 因为前脚好不容易仿制出西方上一代的芯片,后脚人家的产品早就已经迭代了好几轮。 这种“仿制—落后—再仿制”的恶性循环,让苏联计算机硬件产业举步维艰,逐渐跟不上时代。 “为什么这么多年明知道是错的,还要继续加大投入电子管?” 越往下听,越让吉米感到触目惊心。 索菲亚渐渐明悟,摇头失笑:“理由很简单,全国上下有成百上千家研究所、工厂,数以万计的工程师、科学家和工人,他们几十年来都在研究电子管、生产电子管,如果现在全面转向晶体管,取代电子管,这些人怎么办?他们背后的研究所、工厂怎么办?”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啊! 吉米倒吸了一口气,脸色沉了下来。 “索菲亚老师说的一点也没错。” 康斯坦丁露出一抹自嘲的笑容,“所有人都知道电子管无论再怎么发展,也无法和晶体管抗衡。” “但为了保证工作和地位,一致抵制晶体管,结果就是一边继续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没有任何未来的电子管,一边应付性地继续仿制从西方获取的电脑和先进芯片。” 办公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天花板的电风扇发出“吱吱”的声响。 吉米心里暗自感慨,就算苏联后来没解体,以目前故步自封的计算机产业水平,也已经输掉了这场以互联网、计算机为主导的第三次信息产业革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