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随着边缘封料被一点点清除,很快,一个长约五厘米,深度直达缝隙的开口被清理出来。 成功打开第一个缺口,意味着找到了方法。 团队如法炮制,又在棺木的另外三个角附近,找到了类似的薄弱点,进行了同样的软化切开操作。 最后将数片厚度不一的金属探片,从这四个开口处,交替着插入棺盖与棺体之间的缝隙。 探片不仅能扩大开口,更能探查内部榫卯的结构,确保没有隐藏的暗扣。 确认无误后,团队取来了小型的液压扩张器。 前端分别插入四个开口,均匀分布在棺盖四周。 当一切准备就绪。 王教授通过对讲机,声音沉稳地命令:“听我口令,同步、缓慢加压!” “一、二、三,加压!” 四个扩张器同时开始工作,发出低沉的嗡鸣。 沉重的阴沉木棺盖在均匀的力道下,发出了吱呀一声... 缝隙在肉眼可见地慢慢扩大! 一厘米、两厘米、三厘米... 当缝隙扩大到足以伸入手指时,队员们立刻用准备好的专用木楔,塞入缝隙中,防止棺盖回落。 棺盖被稳稳顶起约十公分高。 一股极其干燥带着淡淡木香和陈旧气息的风,从棺内涌出。 所有人心跳加速。 强光手电的光柱瞬间聚焦,投向幽暗的棺内。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厚厚的织锦,覆盖了整个棺底,虽然大部分已碳化,但保存状态出乎意料地好,能看出昔日华丽的云雷纹饰。 一具覆盖着类似材质敛服的人形轮廓,安静地躺在织锦之上。 王教授强抑着激动,示意摄影师进行全方位记录。 然后,亲自拿起软毛刷和竹签,开始清理。 这个过程极其缓慢。 随着上层织锦被逐步清理,内部的景象逐渐呈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