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线索如同散落的珍珠。 需要一根线将它们串联起来。 而这根线。 或许就藏在某些看似不起眼的地方。 就在这时。 牢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有节奏的敲击声。 不是狱卒惯常的粗暴方式。 萧止焰心中一凛。 警惕地睁开眼。 只见一个低阶狱卒打扮的人。 低着头。 快速将一份简陋的饭食从门下的缝隙塞了进来。 同时。 用极低的声音快速说道。 “风隼大人传信。” “上官姑娘已取得关键物证。” “正设法返京。” “大人稍安勿躁。” “静待时机。” 说完。 那狱卒便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迅速离开了。 萧止焰心中巨震! 拨弦成功了! 她竟然真的在如此险境中找到了证据! 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和巨大的担忧同时涌上心头。 喜悦的是沉冤得雪有望。 担忧的是拨弦此刻必然身处更大的危险之中。 风隼能动用关系将消息传递进来。 说明他在外面的活动取得了一定进展。 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萧止焰深吸一口气。 压下翻腾的心绪。 他必须保持冷静。 养精蓄锐。 等待拨弦带来的转机。 同时。 他也要想办法从内部配合。 比如。 回忆起更多有利于证明清白的细节。 他看向那份饭食。 除了简单的粥菜。 碗底似乎还粘着一小撮不起眼的、灰褐色的药渣。 他心中一动。 悄悄将药渣取下。 凑近鼻尖闻了闻。 一股极其细微的、混合着腥气和异香的古怪味道传来…… 这味道…… 他似乎在哪里闻到过? 天色微明时。 上官拨弦终于有惊无险地回到了济世堂后门。 她发出约定的暗号。 门立刻被打开。 苏玉树焦急的脸出现在门口。 “上官姑娘,你可算回来了!” 苏玉树长舒一口气。 连忙将她拉进屋。 警惕地关好门。 “秦兄和两个伙计半个时辰前也回来了。” “都受了些轻伤,但无大碍。” “正在后面包扎休息。” “你们路上遇到埋伏了?” “嗯,‘玄蛇’的人。” 上官拨弦点点头。 顾不上休息。 急切地问道:“长安情况如何?” “诏狱那边有什么消息?” 苏玉树面色凝重。 “情况不妙。” “德妃那边似乎加紧了动作。” “朝堂上有御史开始弹劾萧大人。” “罪名又加了几条。” “说什么‘结交江湖匪类’、‘窥探宫禁’。” “而且。” “我收到风声。” “内侍省可能这两天就要对萧大人下毒手。” “制造‘畏罪自尽’的假象!” 上官拨弦心头一紧。 果然如此! 时间比她想象的更紧迫! “我们必须立刻行动!” 她将取得的证据拿出。 递给苏玉树。 “玉树,你看这个。” 苏玉树快速浏览了赵虎的记录和那块腰牌残件。 脸上露出震惊之色。 “这……这简直是铁证!” “足以掀翻德妃!” “没错。” 上官拨弦眼神锐利。 “但现在的问题是。” “如何安全地将这些证据送到能主持公道的人手中?” “玉树,你在京中经营多年。” “可有什么可靠的渠道?” “比如,与哪位御史台或大理寺的耿直官员有交情?” 苏玉树沉吟片刻。 道:“有几位太医署的同僚。” “与几位御史私交不错。” “或许可以代为引荐。” “但……” “德妃势力盘根错节。” “难保这些官员身边没有她的眼线。” “一旦消息泄露。” “证据可能被中途截下。” “我们也会立刻招致灭顶之灾。” 风险确实巨大。 上官拨弦蹙眉思索。 这时。 包扎好伤口的秦啸走了进来。 虽然脸色有些苍白。 但眼神依旧锐利。 “还有一个办法。” 他沉声道。 “‘风闻司’。” “风闻司?” 上官拨弦和苏玉树同时看向他。 “嗯。” 秦啸点头。 “直属于皇帝的密探组织。” “独立于朝堂各部。” “专门负责监察百官、刺探隐秘。” “若能通过风闻司将证据直接呈报御前。” “或可避开德妃的耳目。” “风隼就是风闻司的人。” 这无疑是一个更直接、也更安全的渠道! 但如何联系上风闻司。 并取得他们的信任? 秦啸似乎看出了他们的疑虑。 道。 “风隼既然能传递消息进诏狱。” “说明他已有部署。” “我们可以设法联系上他。” “由他转交证据。” “我知道他们一个秘密联络点的暗号。” 事不宜迟! 上官拨弦立刻决定采用秦啸的方案。 “好!就通过风闻司!”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