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离开-《隔壁童养媳上岸日常》
第(2/3)页
天刚蒙蒙亮,灰蓝色的天光下,远处的田埂上还残留着昨夜未散的寒气,枯草尖上挂着晶莹的霜花,在微弱的晨光中闪烁着细碎的光芒。
姜辛夏裹紧身上粗布棉袄,双手缩在袖筒里,稳稳的驾着骡车一路向北。
腊八的清晨,空气中弥漫着远处农家灶台上飘来的、隐约的米粥香气,显得路上行人仓皇而萧瑟。
记忆中,姜祖父同门师兄在京城落脚,在姜父出事前半个月接到过一封信,让姜祖父有空带孩子去京城转转。
在古代,出行是件大事,除了当官行商,普通老百姓少有出远门的,姜祖父也就当客气话,就是通个信,彼此有个联系而已。姜辛夏决定带姜来东去京城。
一个是,脑中只有这么个‘熟人’;二个,京城可是大赵朝最繁华的地方,想要讨生活,没有比京城更合适的了。
但她不急,初来乍道,走走停停,先了解了解大赵朝的风土人情、人文建筑,她要慢慢融入到这个朝代中。
两个时辰走了三十几里路,估计是八九点钟,姜辛夏停下骡车,跳下车座,打开车厢门,“阿弟,醒了吗?”
姜来东点点小头,“阿姐,咱们走到哪了?”
姜辛夏报个地名,爬上车厢,顺手关上车门,拿下车窗板,阳光刹时从窗纸透进来,照在小家伙红扑扑的小脸上,跟阿姐一起穿上衣服。
来安这一段属于淮河以前,不少人家养蚕,姜辛夏搞到了蚕茧,不仅弄了一床厚实的被子,姐弟二人还各做了一件袄子,穿在打补丁的粗布衣裳里相当保暖,跟羽绒服似的。
姜来东被姜辛夏养的白净秀气,跟地主家儿子似的,跳下车,跟大黄撒欢了的跑,像风一样自由。
姜辛夏笑笑,把初褥收好,铺地垫,打开木箱盖子,把放在泥炉上炖了一夜的八宝粥拎出来,摆到折叠小桌上。粥香袅袅,混着红枣、桂圆、莲子的甜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让人食欲大开。
又把小泥炉从木箱里拎出来,打开风口,放了一个平底小锅到上面,把买的胡饼烤热,简单的早饭就做好了,胡饼边缘微微焦黄,散发出麦香与芝麻的醇厚气息,与八宝粥的甜香相得益彰。
“阿来,过来吃早饭。”
“好的,阿姐。”
远处,姜来东与大黄一道跑回来,脚步声由远及近,带着清晨的凉意和欢快的气息。
姜辛夏顺手把水壶放到小泥炉上温上,等下吃过早饭就有热水洗碗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