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娘,你放心,我有办法。”韩澈放下手里的饼,语气坚定,“咱们靠海,最不缺的就是海水,我想试试改良晒盐的法子。” 他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把现代滩涂晒盐的大致方法说了出来:“咱们可以在海边找块平坦的地,挖几个浅坑当盐田,再修几条小沟把海水引到盐田里,先让海水在第一个坑里晒到半干,再换到第二个坑里接着晒,这样晒出来的盐会更细,也没有那么多沙子。” 赵氏听得一脸茫然,她活了几十年,只知道海边人家晒盐都是直接挖个坑引海水,靠天吃饭,从没听过这么复杂的法子:“这样真能行?要是晒不出来,岂不是白忙活了?” “娘,我有把握。”韩澈心里其实也没百分百的把握,但他知道现代的晒盐技术比唐代先进得多,只要操作得当,肯定能成功。他看着赵氏担忧的脸,补充道,“就算第一次不成,咱们再改改方法,总能成的。只要能晒出好盐,就能卖到好价钱,到时候税钱、李二狗的债,都能还上,咱们还能给婉儿做新衣服,给你买些布料补补屋子。” 婉儿听到“新衣服”,眼睛一下子亮了:“哥,真的能有新衣服吗?像村里张大户家的小丫头那样的花衣服?” “当然能。”韩澈笑着点头,伸手刮了刮婉儿的小鼻子,“等哥赚了钱,给婉儿做两件花衣服。” 赵氏看着兄妹俩的互动,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虽然还是有些担心,但心里多了几分希望:“好,娘信你。要是需要帮忙,娘跟你一起去海边。” “娘,你身子不好,海边风大,你在家照顾婉儿就好。”韩澈说道,“我明天先去海边看看,找块合适的地,再想想需要哪些东西,比如木板、茅草,用来修盐田的垄沟和遮挡海风的棚子。” 他心里盘算着,家里肯定没有这些材料,得找乡邻借。张婆婆人好,之前还送了粟米粥,或许能借到一些茅草;还有村里的王大叔,是个木匠,家里有多余的木板,说不定能借来用用。不过,借东西得有借有还,以后赚了钱,得好好报答人家。 就在这时,屋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喊声:“韩家小子!韩家小子在家吗?” 韩澈愣了一下,听声音像是村里的渔民周老栓。周老栓六十多岁了,一辈子靠捕鱼和晒盐为生,跟原主父亲关系不错。他这个时候来,是有什么事? 韩澈起身走到门口,打开门,看到周老栓气喘吁吁地站在门外,脸上满是焦急:“韩家小子,不好了!海边出事了!” 韩澈心里咯噔一下,连忙问道:“周大叔,出什么事了?是不是有人掉进海里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