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我觉得能行!”韩澈语气肯定,心里却也有点没底——毕竟没试过,只能根据现代知识推断,“娘,咱们先找个小地方试试,就用咱家后院那片空地,挖三个小池子,用不了多少力气。要是成了,以后晒盐就不用看天脸色,还能晒出好盐,卖个好价钱,再也不用受盐商的气了!” 婉儿眼睛也亮了:“哥,要是成了,咱们是不是就能天天吃白面馒头了?” 韩澈笑着点头:“对!不仅能吃白面馒头,还能给你做花衣服!” 赵氏看着儿子眼里的光,又想起家里快见底的粟米,心里的犹豫渐渐散了。她知道韩澈自从来了这个家,比以前懂事多了,也有主意,说不定真能成。她叹了口气:“行,娘信你一次。不过后院的空地得先平整,还得挖池子,找黏土和草木灰,咱们娘仨怕是忙不过来,要不要找周伯渊或者鲁大牛帮忙?” 韩澈心里一喜,母亲终于同意了:“娘,我去跟周老伯说!他是老盐户,懂晒盐,要是他能帮忙,咱们试验起来更顺利。而且要是成了,对村里所有晒盐的人家都好,他们肯定愿意帮忙。” 他放下粥碗,就要起身去找周伯渊,却被赵氏拉住:“别急,先把粥喝了。你从早上出去到现在,就吃了半个饼,饿坏了怎么有力气办事?” 韩澈接过粥碗,几口喝了下去。糙米粥没什么味道,还有点涩,但他却觉得格外香——这是家里仅有的粮食,也是他改良晒盐的动力。他放下碗,擦了擦嘴:“娘,我喝完了,这就去找周老伯!” 刚走到门口,婉儿追了上来,把手里的草蚂蚱塞给他:“哥,拿着,祝你顺利!” 韩澈接过草蚂蚱,心里暖暖的,揉了揉她的头发:“谢谢婉儿,哥很快回来。” 出了村,往周伯渊家走的路上,韩澈心里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改良晒盐的想法终于要付诸行动了;紧张的是,不知道周伯渊会不会相信他这个年轻人的“怪法子”,毕竟老辈人都守着旧规矩,不容易接受新东西。 他想起周伯渊早上在海边说的“晒盐靠天”,又想起现代晒盐的科学原理,觉得只要把道理讲清楚,周伯渊应该会动心——毕竟谁不想多晒盐、多赚钱,不用再受盐商压榨呢? 走到周伯渊家的茅草屋前,韩澈深吸一口气,敲了敲门:“周老伯,在家吗?我是韩澈。” 门“吱呀”一声开了,周伯渊探出头,看到是他,愣了一下:“是韩小子啊,有事吗?” “周老伯,我有个改良晒盐的法子,想跟您说说,说不定能让盐晒得又快又好,还能多晒不少。”韩澈直截了当的说。 周伯渊愣了愣,随即笑了:“改良晒盐?韩小子,你才多大,还懂这个?祖辈传下来的法子,哪那么好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