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大火快炒?”张二婶凑过来,笑着帮腔,“王县尉,刚才韩小子炒的芥菜,脆生生的,还带点酸,比酒楼里煮得软烂的菜好吃多了!我活了四十多年,还是头一次吃这么香的青菜。” “是啊是啊!”李大叔也跟着点头,语气里满是赞叹,“那红烧肉更别说了,离着半条街都能闻到香味,我家小子刚才还闹着要过来看看呢!韩小子,你这手艺,比镇上‘悦来楼’的大厨还厉害!” “悦来楼”是津门镇最好的酒楼,平时只有乡绅和富商才消费得起。韩澈没料到乡邻会把他的菜和酒楼相比,心里掠过一丝意外,随即又生出几分底气——现代家常菜的做法,在大唐果然有“降维打击”的效果,只是这层底细,绝不能露。 婉儿抱着韩澈的胳膊,仰着小脸,语气里满是骄傲:“我哥做的菜就是最好吃!昨天的红烧肉,我吃了两大块!” 赵氏走过来,笑着给王承嗣行了个礼,语气谦和:“王县尉,让您见笑了。澈儿就是瞎琢磨,没想到能入您的眼。要是不嫌弃,锅里还剩点肉,您尝尝?” 王承嗣愣了一下,随即摇头笑了:“不必了,我还有公务在身。只是听人说,津门村有个小子改良了晒盐的法子,晒出的盐又白又细,比官盐还好,特意过来看看。” 韩澈心里一动——原来王承嗣是为了盐来的!之前他还担心刘万山会先去县衙告状,现在王承嗣主动提起,倒成了个解释的好机会。他赶紧回话:“回县尉,我确实改良了晒盐的法子,用细沙过滤海水,再分三次晾晒,去掉杂质,所以盐看着更白,吃着也更干净。昨天在集市卖了些,乡邻们也都觉得好用。” “哦?”王承嗣挑了挑眉,眼神里多了几分兴趣,“过滤海水?分三次晾晒?倒从没听过这种法子。你这盐滩在哪里?下午我随你去看看?” 韩澈赶紧点头应下:“就在村东的海边,离这儿不远。下午我在家收拾一下,县尉要是有空,我带您过去。” “好。”王承嗣点头,又扫了一眼围着的乡邻,语气郑重地对韩澈说,“韩澈,你卖盐要是遇到麻烦,可以去县衙找我。津门镇的规矩,是护着老实做事的人,不是让豪强欺负人的。” 说完,他又跟乡邻们说了几句维护治安的话,便带着两个衙役转身离开了。院门口的乡邻还没散,围着韩澈七嘴八舌地说个不停:“韩小子,你可真行!连王县尉都帮你说话!”“以后刘万山再敢找事,咱们就去找王县尉!”“你这盐和菜都这么好,以后咱们津门村可有盼头了!” 韩澈笑着应着,心里却在暗自琢磨——王承嗣突然对他的晒盐法感兴趣,是单纯好奇,还是有别的打算?王承嗣是县尉,管着地方治安,要是能得到他的认可,以后刘万山和柳敬亭再想找事,总得掂量掂量。只是下午去盐滩,他得好好准备,把晒盐的过程说清楚,可不能让王承嗣觉得他一个寒门小子,突然会晒盐又会做菜,太过可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