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轰! 最后那四个字,如同一道天雷,在李世民、长孙无忌、尉迟恭三人的脑海中轰然炸响。 一百文钱? 李世民的身体晃了一晃,若非怀中还抱着女儿,他几乎要站立不稳。 他想到了长安城。 想到了那些王公贵胄,为了给子嗣寻一个好老师,争得头破血流。 想到了那些寒门士子,为了凑够一份束脩,不得不变卖家产,尝尽人间冷暖。 想到了国子监那高高的门槛,将多少天资聪颖的平民子弟,无情地拒之门外。 读书,在大唐,是一条用金钱和门第铺就的登天之路。 可是在这里,在许元治下的长田县,这条路,竟然被硬生生铺到了最底层的孤儿脚下。 一百文! 说白了,看着眼前长田县的百姓收入标准,这一百文,九成九的百姓都能凑到,而且并不算太难。 这岂不是说,这长田县,每家每户的子嗣,不论贫贱与富贵,都能读得起书了? 李世民低头,看着怀中女儿那双清澈懵懂的大眼睛。 他的兕儿,他的皇子公主们,有全天下最好的老师,有读不完的经史子集。 可他治下那千千万万的子民呢? 他从未想过,也从未敢想过,要让所有的子民,都有读书识字的机会。 因为他知道,那不可能。 国库支撑不起,世家不会答应,整个大唐的根基,都承受不住这样的变革。 可许元,一个七品县令,他不仅想了。 他还在这边陲之地,悄无声息地……做到了。 那官员看着眼前三位“富商”如遭五雷轰顶般的模样,嘴角那抹自豪的笑意,愈发浓郁了。 他清了清嗓子,继续说了起来。 “其实,许县尊对教化一事,看重到了极致。” “在我们长田县,除了孤儿院,还设有多所学堂。” “学堂分为‘小学’与‘中学’二级。” “小学负责教导孩童们基础的识字、算术,以及许县尊亲自编纂的《长田县民行为准则》,让他们明事理,知礼仪。” “中学则会教授更深一些的经义文章,还有地理、格物等杂学。” “格物?” 长孙无忌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陌生的词汇,下意识地追问。 “对,格物。” 官员点头,“格物以致知嘛!就是探究万物之理,比如水为何会结冰,铁为何能炼钢,草木为何能生长,诸如此类。”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对视一眼,心中的骇然已经无以复加。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