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他们不服张宏明这样的水平。 凭什么拿近百元工资坐在办公室? 易忠海心里暗自高兴。 这件事传出去后,就算张宏明留在技术科, 全厂人怕是都要拿这事当笑谈了。 秦淮如心里很高兴。 工程师都是有文化的人,张宏明算什么工程师。 此刻被众人议论的张宏明,做完两个零件后, 停下手中的活。 “零件质量不稳定的原因找到了。” “有两个解决办法。” 张宏明站起身说道。 钳工班的工人们都愣住了。 “他就这么看了两眼,做了两个零件,就找出问题了?” “胡高工来了也不一定这么快吧?” “肯定是吹牛。” 工人们回过神来, 没人相信张宏明的话。 “这么快就找到问题,不愧是胡高工的助手。” “那你倒是说说,问题出在哪?” “有什么办法解决?” 易忠海走过来, 打定主意要揭穿他的谎言, 让他彻底丢脸。 “张工,要不……您再看看?” “这活儿不急,要不您先歇会儿,吃完饭再说?” 班组长一边说,一边冲张宏明使眼色。 他心里也觉得,张宏明是被大伙儿的话激了。 年轻人爱面子,沉不住气, 这才硬撑着说找到了原因。 “不用。” “这个工位的零件质量不稳定,是因为夹具磨损了。” “我刚才观察了操作手法,工人用锉刀时会碰到夹具边角。” “时间久了,夹具边角磨平了,无法精准固定。” “不信可以查夹具图纸,再量现在的尺寸,一对比就知道。” 张宏明指着工位上的夹具说。 听他讲得这么详细, 大家顿时安静下来,没人再嘲讽。 难道这个人真的有本事? 秦淮如露出疑惑的表情。 虽然听不懂张宏明的话,但看他从容不迫地讲述,她直觉认为他说得有道理。 “实践出真知,试一试就知道。” 易忠海大声回应,拿起尺子开始测量夹具尺寸。 “我去拿图纸。” 班组长对张宏明多了几分信任。 等测量数据和图纸对比之后—— “张工果然厉害!” “夹具尺寸确实和图纸有出入。” 班组长笑着说道。 “这小子真有点本事。” “眼光比仪器还准,我服气了。” “技术科来的人果然不一样,一出手就看出问题。” 张宏明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后,工人们议论的语气立刻变了。在车间里,技术过硬的人最受人尊敬。 “就算夹具有问题,也不一定就是导致质量波动的原因。” “张宏明,你刚才说有两个解决办法。” “请讲讲看。” 易忠海继续发问。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必须坚持下去,否则难堪的就是自己。 “第一个方案比较简单,只需要修理现有的夹具。” “第二个方案复杂一些,我可以为这个工位重新设计一套夹具。” “两种方案各有优劣。” 张宏明不慌不忙地回答。 易忠海接着问。 “修理夹具可以尽快恢复生产。” “但长期使用的话,夹具还会磨损,难以保证零件的质量稳定。” “重新设计图纸需要的时间较长。” “不过我设计的夹具能减少磨损,确保零件质量稳定。” 张宏明平静地说。 易忠海一时无言。 “张工,您还会设计夹具?” “真是厉害。” 班组长由衷地夸赞。 “只要了解零件加工方式和操作流程,花点时间就能设计出合适的夹具。” 张宏明微笑着回应。 在他看来,这并不算难。 就像后来的模具制作,有经验的师傅都能根据产品需求制造模具。 “心服口服,难怪能进技术科,脑子就是灵光。” “今天算是见识到真本事了。” “连跳两级果然有真本事,太厉害了。” 钳工们纷纷感叹。 他们平时只懂操作机械,从没想过改进工装夹具。 这种创新思维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