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时间-《荣耀失格》


    第(2/3)页

    秦湛予把U盘在指间又转了一圈,动作懒散。

    他抬眼,看向对面的人,唇角淡淡一勾:“借牌是好事,不过……”

    “我这人有个毛病——不喜欢拿没看清楚底色的牌上桌。”

    意思再明白不过。

    陆峥侧头看他,眼里掠过一点笑意,冷淡、锋利:“你当我是卖假货的?”

    “假不假,到时候一用便知道。”秦湛予回得也不客气。

    他没心思跟陆峥多说话,每次跟他针锋相对,就觉得自己被逼得跟个毛头小伙似的,浑身都是不合年纪的幼稚劲儿。

    抬腕看了眼表,把烟按灭:“时间不早了,我明天一早还有会。”

    秦湛予走到门口时,像是想起什么,回头看了陆峥一眼。

    “陆峥。”

    陆峥没出声,抬眼。

    秦湛予开口:“别忘了,回头把我车的维修账单报一下。”

    他顿了顿,又慢悠悠补了一刀:“公车公养归公车公养,你那一下蹭得太刻意,我这人原则问题比较多,情情爱爱的账可以混一混,公家这点儿油漆钱……得你掏。”

    “……”

    ……

    每年秦湛予的生日,他都会收到不少礼物。

    从念书到工作,这个日子在不少人心里都有印记。

    同学送书,师长送字画,后来又多了些茶叶、文玩之类的心意。

    进了体制、升了职,东西没有变得更贵重,倒是更讲究合规:大多以“学习资料”“纪念册”的名义出现,统一登记,统一入账,形式周全,分寸拿捏得极好。

    因为从政,他的生日一向过得低调。

    往年都是家里约在一起吃顿饭,外公、母亲、舅舅,挑一家清静的小馆子,点几个拿手菜,吃完就散,各回各的单位和会务。

    今年也一样。

    上午安排了两场会议,下午处理文件,傍晚被家里“押”去吃了一顿饭。

    席间倒也不冷清,却免不了被问近况、被叮嘱身体、被侧面提醒注意舆情和风声。

    初冬的夜风有点硬,小区的银杏叶被风刮得在地上打着旋,路灯一盏一盏往后退。

    车子刚拐进楼前那条小路,他就看见单元门口的台阶上,有个人影站在感应灯照不到的阴影里。

    大衣旧,扣子从上到下扣得严丝合缝,脚边放着一个小保温桶,手里还提着个方方正正的纸盒。

    远远一眼,他就认出来——是谢家那位做饭的李婶。

    车刚停稳,他没等司机开门,自己推门下了车。

    李婶看到他,忙往前挪了一步,又不太敢靠近,先低着头:“秦先生,打扰您了。”

    秦湛予几步走上前,把她手里的东西接过来一半。保温桶还带着灼人的热度,纸盒倒不大,却颇沉。

    “怎么站楼下?以后这种东西,让小区门口保安给我打电话就行。”

    “不劳烦,今天是您生日……朝朝打电话回来,让我给您煮一碗长寿面。”

    她抬手指了指他怀里的保温桶:“按她原来爱吃的法子,我就照着做了一份。汤底用鸡骨头小火熬了好几个钟头,您应该会喜欢。”

    说完这些,她继续,“这个,是她寄回来的。”

    她指的是那个纸盒。

    盒子外面还贴着一张已经被邮戳盖花的国际面单,角落处印着几行看不太真切的英文,唯有“PARIS”那几个字母被蓝墨水勾出一道痕,格外显眼。

    “寄到胡同那边去了。”李婶说,“我今儿上医院去看老爷子,顺道从邮局取出来的。她怕快递给您乱放,就让我亲手给您送来。”

    秦湛予听着,手指在那张被邮戳印花的面单上顿了顿。

    “谢谢。”他开口,尽量把嗓音放得柔和,“要不要上去喝杯茶?”

    李婶摆了摆手:“不了,挺晚了,我就不打扰您了。”

    秦湛予没有坚持,换了句话头:“那让司机送您一程。这会儿路上冷,我不放心您自己走。”

    这样说得既讲理,又不至于把“照顾”两个字说得太明晃晃。

    李婶略一犹豫,很快点头:“那就劳烦秦先生的人了。”

    她往前走了两步,想起什么似的,回过头来打量了他一眼……目光不算亲近,却带着一点从胡同旧宅带出来的老派体面:“秦先生,生辰快乐啊。”

    秦湛予颔首,应了一声:“谢谢。”

    司机赶过来,把李婶手里那个旧布袋接过去,替她打开车门。

    她上车前,最后看了一眼他怀里的保温桶和纸盒,见东西确实在他手里,这才放心地弯腰坐进去。

    秦湛予在原地站了两秒,低头看了一眼怀里的东西。

    随即他转身上楼。

    屋里一片安静,暖气把凉意挡在窗玻璃外,客厅的灯一盏盏亮起来,把所有规整、克制的陈设照得清清楚楚。

    大衣搭到椅背上,他把保温桶和纸盒放在餐桌上,先去洗了把手,又回来站了一会儿,才拉过椅子坐下。

    保温桶的扣子一格一格掰开。

    一打开,热气扑面而来。

    桶里面压着一小撮青菜叶,一枚荷包蛋靠在碗沿,面条被汤水裹着,看得出下锅前捋得很齐。

    秦湛予拿起筷子挑了一下。

    面条比平时略长,显然是特意没掐断的,怕折了“长寿”的兆头。

    汤面在瓷碗里轻轻晃了一下,瓷壁撞勺的声响干净清楚。

    他没急着吃,目光却从那碗面移向旁边的纸盒。

    盒子外面那层快递胶带被海关和邮局的标贴叠了好几道,面单上的“PARIS”被邮戳压得模糊,边缘已经有些起毛。

    他先把多余的胶带一圈一圈地拆下来。

    纸盒不大,拆开外层包装之后,里面是一层旧报纸包着的东西。

    显然被人重新用心裹过,折痕利落。

    他把报纸剥开。

    露出来的是一本薄薄的册子,封面已经有些磨损,纸张泛着岁月过后的那种柔软的黄。

    法文标题印在最上头,下面规规矩矩画着一张巴黎地铁线路图,线条密密麻麻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张缩小的血管图。

    册子是那种能塞进大衣内兜的小开本,翻到内页,每一页都是不同区段的路网,旁边标着站名和换乘提示。

    那册子被他放在手边,离那碗面不远的位置,像一块小小的异国坐标,安静地占据了他这一整张餐桌的一角。

    秦湛予重新拿起筷子。

    面已经稍凉了一些,却还不至于失了热度。

    他先喝了一口汤,鸡味被细细熬开,盐放得很轻,倒更能尝出骨头里的那股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