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算计-《荣耀失格》


    第(1/3)页

    话说同一年的光阴,从巴黎那座旧市政大厅的穹顶一路跨回东半球,落在北京时,形态就完全不同了。

    这一年里,姜家叔侄也被秦湛予重重敲了一闷棍,不至于锒铛入狱,却是真正出了这一辈子都忘不掉的一场大血。

    起点其实很安静。

    年初,江渚那边关于“重点地区境外资本往来专项梳理”的工作被悄悄提上日程。

    文件发得不急不缓,只是把几条沿海城市列在一行,又用一行小小的括号补了一句:“重点关注能源装备出口、文旅投资和新兴文化企业资金链条”。

    奇正集团正踩在“能源装备+对外投资”的交叉点上,腾曜文化则完美对上了“新兴文化企业”四个字。

    秦湛予没有亲手去翻任何一份奇正的账。

    他只是在会上一笔带过:“这几家做出口和文旅的,涉及外汇额度多,跑一遍对账,顺带看看有没有异常资金往来。”

    于是,后面的人按流程走。

    专项工作组先从银行下手,调了几家重点金融机构过去三年的大额跨境结算记录。

    数据扔进系统,先跑了一遍模式识别,再由人工查那些被标红的交易。

    “奇正集团第三海外项目公司”的名字,很自然地浮到了前排。

    一串串数字在表格里铺开,时间、金额、对手方、用途备注都有。

    问题不在数字本身,而在它们之间的节奏:

    该付息的时间节点上,奇正的对外投资账户突然被一笔金额相近、来源模糊的资金“救”了一次;而在那笔资金流入前不久,某家注册在东南亚的“文化娱乐集团”刚刚从奇正那边收了一笔“技术服务费”。

    钱绕了一圈,又回来了。

    表面上,账上干干净净地写着“合作”“咨询”“推广”。

    可把时点、金额、对手方和汇率波动叠在一起看,就能看出某种极其不体面的默契:该输血的时候一滴不差,该隐身的时候一句不提。

    工作组按规矩发了第一轮“风险提示函”,语气客气,落款规范,只说“请贵公司对以下资金往来予以说明,并补充相关底层合同”。

    奇正集团的风控部显然没对上这个节奏。

    第一封回复来得很不专业:几份翻得发白的旧合同被匆匆扫描上来,连签字页都不全;对“合作内容”的解释寥寥数句,词汇空洞得像是临时凑的说辞。

    这一回,真正警觉的不是地方,而是上面。

    江渚的材料顺着系统,报到了京里一个不起眼的协调小组邮箱里。

    那是专门看“跨境资金隐性风险”的窗口,文件标题上挂着一串代码,末尾只多了四个字:“建议关注”。

    秦湛予当时在另一个会。

    散会后,他回到办公室,电脑屏幕右下角亮着那封邮件。

    他点开,看完一遍,再把附件里那张资金流向图放大,视线一路顺着那条从奇正账户出境、再绕道“文化娱乐集团”、最后落回腾曜文化周转账户的线看过去。

    对他而言,这张图并不陌生。

    只是现在,它换了正式的抬头、完整的编号和可以进档的格式。

    秦湛予按照流程,在系统里勾选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选项——“建议升级为联合审查”,然后把最终意见写得极其平淡:

    “跨境资金流向较复杂,存在合规风险。建议会同金融监管、商务、税务等部门开展联合审查,厘清资金性质。”

    没有情绪,没有修辞。

    但这一勾,等于把奇正与腾曜正式拉上了台面。

    联合审查一旦启动,节奏就不再由企业自己掌控。

    银行那边先行收紧授信,几条尚未签字生效的贷款合同被按下,已批未用的授信额度被重新评估,奇正集团的财务总监在一个星期内飞了三趟总行,拿到的答复却始终是“等等上面的意见”。

    “上面”并没有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文件。

    只是相关部门陆续下发了几份看似例行的通知:加强出口信用保险审核,提高涉及高风险国家地区的投资备案标准,梳理近三年对外文旅项目真实性。

    每一份都不是只针对姜家。

    但三份叠在一起,几乎把奇正那几条最倚仗的通路堵了个严实。

    境外那边也不太平。

    “蓝冠国际会所”所在的国家,恰好今年接受了一轮国际组织的反洗钱评估。

    外方监管出于自保,把几家与博彩、跨境支付关联紧密的公司拉进了重点名单,冻结了部分账户,要求补充资金来源证明。

    奇正旗下那家“文化合作公司”,名义上不在赌场牌照之列,却在几份文件里被划在同一簇。

    资产冻结通知书发过来的那天,姜骐正在国内一个能源论坛的闭门晚宴上。

    手机被助理递到他手里,他只扫了一眼,脸色就沉了。

    那封英文邮件写得很客气,却冷冰冰地通知:贵公司之账户因配合相关调查,部分交易功能将暂时受限,直至贵方按照要求提交证明文件。

    “暂时受限”四个字,落在资金链已经绷紧的企业身上,就等于在脖子上套了一根细绳。

    奇正正在谈的一个大型海外项目,尾款尚未到位,前一阶段的供应商款项已陆续支付,账上早已透支着未来预期。

    这一冻结,境外那头再也无法如期回流资金,国内银行看着“境外资产受限”的字眼,更不可能继续对赌。

    风向就是这么一点一点变的。

    比起奇正,腾曜文化根本经不起这样的风吹草动。

    它本身就是披着“影视+音乐+元宇宙”的光鲜外壳,靠讲故事和包装明星撑起来的壳公司。

    这两年,为了打造“新生代商业版图”,姜佑丞从奇正那边抽了不少水,把一笔笔过桥资金灌进各类项目:综艺 IP、偶像团体、短剧平台、线下体验店。

    看上去热闹非凡,实则现金流一直悬在半空。

    联合审查启动后,第一波受影响的是它。

    银行以“关联集团资金流向待厘清”为由,暂停了腾曜一条关键授信。那条授信原本是用来支付春节档之后几部剧的尾款和宣传费用。

    没了这笔钱,后面的排片、发稿、通告全部被连锁拖延。

    几家合作的艺人工作室嗅到了不对劲。

    一些本就对腾曜心存芥蒂的经纪人,顺势开始往外放风:“资金有点紧”“结算不太顺畅”“账期一拖再拖”。

    娱乐圈本就不缺流言。

    加上早前几起艺人税务风波还未完全平息,舆论对“资本联合运作”的敏感度极高。

    没几天,财经媒体就有人写了篇看似中立的分析稿,标题里点名了几个典型案例,腾曜文化赫然在列,被拿来作为“高杠杆文化投融资”的样本。

    文章并没有实锤什么违法。

    只是把公开资料里腾曜的股权结构、项目名单、资金往来一页页摊开,配上几句“业内人士指出风险不容忽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