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在大工业修仙的社会现实下,修士有一套完整的生存逻辑。 修士的来源方面。 最初来自生产线上表现极为优秀的员工。这类人有组织有纪律懂生产有进取心。仙门乐于提拔这样的弟子充实基层力量。 这就是工科院校在大陶大行其道的原因,多少学子努力读书只为仙缘。 不过这条仙路相当艰辛,要在生产一线几十年如一日的奉献,而且努力还不一定能被仙长看到。可能累到白头累到一身伤病最后两手空空。另一方面很多仙门其实是将入门名额当作大饼画给工人,故意设置长达几十年的考察期,经常是人都死了考察期尚未结束。 于是近些年另一条仙路昌盛成为主流,那就是向门派捐赠一笔所谓的特别赞助费,直接踏入仙门。 在社会咆哮发展的进程中,总有人抓住机会一夜暴富成为资本新贵。仙门当然欢迎新资本的加入,和苦哈哈的工人相比,资本新贵不但免去漫长的考察期,而且根本不用从底层修士做起,入门就有大修为其灌顶,直接晋升中品。沈鸿渐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仙门的权力架构方面。 工业大发展极大提升灵脉总量造就出更多的修士,大陶348年时玉衡有高达数千仙门企业,林林总总的仙门将大陶所有的产业瓜分完毕。 在增量市场开拓完毕之后,开启内部整合并购。至大陶413年,形成以长生庭(医药)、百草庐(食品)、禅剑宗(工程建设)、神机殿(机械制造)、云墟盟(物流)、灵源宗(矿业)、水月坊(化工)为首的七大垄断道阀。 道阀的实际控制者大多是原本上古宗门的修道者,道阀内部依旧以师承为纽带调整人员关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