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军座,是一门大炮-《民国:一元秒杀平推二战》


    第(3/3)页

    “难道华北驻屯军又在城内故意挑起事端?”

    宋哲沅声含怒火,认为能让刘汉勋欲言又止的事情,除了与日本人有关,还能与谁有关,

    说起日本人他便来气。

    华北驻屯军更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这支鬼子军队是日寇通过《辛丑条约》获得的在华北地区驻屯军队的特权产物,华北驻屯军的原称是清国驻屯军,《辛丑条约》还是奕劻和李鸿章亲手签的,大清国已经灭亡了二十六年,而小鬼子的驻屯军却依旧驻扎在华北。

    更令人如鲠在喉的是,自东三省沦陷以来,小鬼子变本加厉,不断增派兵员,短短六年时间,华北驻屯军的总人数已经从1771人增加至5774人。

    他宋哲沅是冀察绥靖公署主任,坐拥两省之地,麾下还有十万健儿,但他同样对日寇无可奈何。

    从九一八,再到长城血战,他多次上书蒋某人,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只可惜蒋某人铁了心要先内后外。

    世人称他为西北虎将,是抗日英雄。

    他亲手创立的29军大刀队更是名震海内。

    不过而今却是时过境迁,倘若蒋某人继续坚持攘外必先安内这一国策,一旦小鬼子的狼子野心膨胀到某种地步,欲悍然侵吞整个华北,再度复制出一个伪满洲国。

    到时他恐怕会成为民族罪人。

    中央军和东北军撤出华北地界已有两年时间,日寇挥师入关,29军会首当其冲,凭借手上这点人,29军如何能与关东军抗衡?

    丢地失城、国土沦丧。

    这样的罪责但凡有点良知的军人都无法承受。

    这是无法洗刷的奇耻大辱,会被死死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遗臭万年的反面典型。

    “军座,不是小鬼子闹事。”张汉勋见宋哲沅脸色很差,顾不得斟酌说辞,连忙道出原委:“半小时前,有位自称是海外华侨的李先生,他驾驶一辆德国卡车将其停在了绥靖公署大门外,卫兵们上前盘问,然后就发现车上载着一门…”

    “载着一门什么?”

    “他…”

    张汉勋张了张嘴巴,头疼笑道:

    “军座,是一门大炮。”

    “卡车上载着一门克虏伯野战炮!”

    “我上去观察过,这门炮并非模型,当真是一门德制克虏伯75毫米野战炮。”

    “并且还是全新的,通体都在散发油漆味,观其炮口膛线,这门炮恐怕连一发炮弹都没打过。”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