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我们平安镇中学会越来越好,你们慢慢看,我接着拔草去了。” 说完,背着手离开。 四人获得好消息,心情愉悦地在空荡荡的校园里转了一圈。 但简陋的环境,看得四个从京市过来的人唏嘘不已。 教室是一层的平房,泥地面、土砖墙、斑驳裂缝的黑板、参差不齐的旧桌椅…… 钉着破油纸的窗户,在秋风中发出“啪嗒啪嗒”的响声。 条件很差,中学都只是这样子,小学可能更差。 一眼看出,从前公社不重视教育,不过自从大学停办,红卫兵兴起、教书育人的老师成了臭老九,学校这个知识的摇篮就被玷污了。 但大队、公社要发展,怎么离得开人才?新来的公社书记是个有远见的。 这下好了,柳湾村大队的孩子们能就近入学了。 跟她打猪草的五个娃,都到了坐在教室里读书的年龄。 她问过素芬婶子,五娃没去上学的原因,就是因为路远。 得等年岁大些,自己走得动远路,才能开始启蒙。 村长家是大队里最重视教育的家庭,孩子们多少都上过几年学,甚至还有队里唯一的高中生。 不少村民家的娃校门都没进过,大部分断断续续上个一年半载,会写名字,能简单算数就不念了。 按照历史进程,四年后就会恢复高考。 这时候开设小学,让更多的孩子走进课堂,打下基础,是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思绪飘飞中,郭攸宁四人逛完了学校。 几人又讨论了一番努力复习,争当老师的事后,李婉柔三人去供销社买东西。 郭攸宁跟他们分开,踩着自行车,先一步回家。 下午去县城邮局兑了大额汇票、寄了全棉四件套; 给陈经理送了十几斤水果,还有两个小麻袋。 每个里面各装了熏好的野鸡、野兔一只,腊野猪肉三斤。 其中一份是当做谢礼送给陈主任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