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刘一菲又告诉陈光明,包存顺在明州县经营了十年,从副县长到常务副县长,再到县长,各行各业安插了不少人,形成一个庞大的势力圈子。丁一来明州上任一年了,还没有打开局面。 “这么说,县长提拔的人不少?” “当然,他也是县长的铁杆。”刘一菲悄悄指了杨晋达一下。 画面终于切到杨晋达了,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屏幕上,杨晋达表情严肃,对着镜头侃侃而谈,讲述着自己的“英勇事迹”。 杨晋达坐在 C位,看着屏幕上自己的光辉形象,听着周围人的吹捧,乐得合不拢嘴,眼角的皱纹都挤到了一起。他时不时还得意地瞥向周围,看有没有人不认真观看。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买他的账。刘一菲脸色冰冷,眼神里充满了不屑。 陈光明则面无表情地看着屏幕,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击着,喃喃说道,“明州新闻,相当于明州县的新闻联播,县领导们也在观看吧?不知道他们看了,有什么感受。” 陈光明想的没错,县领导们也在观看明州新闻,县委书记丁一便是如此。 除非有客人,否则每天晚上,丁一都会坐在办公室,先看明州新闻,再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 看新闻联播,再结合人民日报,是为了掌握上面的动向;看明州新闻,则是要了解自己地盘发生了哪些事情。 第二则新闻播放完,丁一按了一下手中的秒表,“竟然比我的报道长了十秒,这个台长应该换了。可惜在明州县,我能用的人很少,很多人都投在包存顺麾下......” “而且每次要换掉包存顺的人时,在常委会上,他都会借助票多的优势否决掉......” 电视上出现了杨晋达的影像,杨晋达大谈特谈自己的抗灾功绩,丁一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淡。 “这个杨晋达,一直唯县长命令是从,对我的指示,不是打折扣,就是磨洋工,也应该换掉!” 就在这时,秘书汪道默快步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海城晚报》,递给丁一:“丁书记,这是今天的晚报,上面有关于大山镇救灾的报道。” 丁一接过报纸,打开一看,顿时愣住了。报纸上足足用了半个版面,报道了陈光明不畏艰险救灾的内容。 上面配有陈光明开着挖掘机,冲在救灾第一线的照片,文字详细描述了他如何带领机关干部转移灾民、发放物资,甚至自掏腰包为灾民购买食品的事迹。 丁一看完,把报纸放在一边,问道,“陈光明,就是上面直接安排的那个转业军人?” “是他,”汪道默道,“丁书记,按您的指示,我查过了,但查不到他任何家庭情况,也没发现他有什么背景。” “没有背景,没有家庭信息,这太反常了......”丁一喃喃地道,“或许没有背景,就是最大的背景。” “杨晋达窃取了陈光明的抗灾荣誉,如果换了别人,就会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但陈光明却用报纸给揭露出来,说明他们俩矛盾很深......” “杨晋达是包存顺的人,既然陈光明与杨晋达有矛盾,那么我要招揽过来。” 他抬头问汪道默,“陈光明有没有去拜见包存顺?” “没有,”汪道默笑着说,“他都没来拜见您,自然也不可能去拜见包存顺。” 丁一脸上渐渐浮起笑容,轻轻点了点头:“上任后不拜见长官,侧面说明此人有极深的背景,所以才不把这个放在心上......” 他又拿起报纸看了一会儿,“小汪,这个陈光明,倒是个办实事的人。你给他打个电话,让他明天一早来我办公室。” “好的,丁书记。”汪道默立刻应道,转身去打电话了。 另一边,县长包存顺也在办公室看新闻。他一手握着《海城晚报》,紧盯着电视屏幕,满脸怒火。 太丢人了!你杨晋达窃取陈光明的功劳,这也罢了,可却捂不住盖子,被人在报纸上捅了出来! 真是猪一样的队友! 包存顺把报纸狠狠摔在桌上,按下杨晋达的电话。 电话铃突然响起,远在大山镇会议室的杨晋达吓了一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