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说罢叫人收了粮食,辞别而去。 若果如对方所言,剩下的干粮绝不能支撑他们走个来回。 前次因为他动了恻隐之心,将原本准备的粮食煮成了粥,舍给了那些流民。 如今却再不能叫这些武师们同自己挨饿。 他也没有到因为一些私人恩怨连几袋粮食也不敢收的地步。 真要论起来,当日南平府城之外,自己出手相救,换这几袋粮食又能如何? 只是林青并无挟恩图报的心思,再加上彼时出手,亦有自身考量。 一是自觉南平府少不了一位能够朝廷坐镇之人。 那时也不知父亲另有安排。 倘若换做他人,到还不如继续让秦兴尧坐镇。起码比孙天瑞之流要好。 一府百姓安危,林青自觉难以坐视不理。 其二,城中若是朝廷之力微,则必然失衡。 如秦兴尧剿匪在外之时,血狼匪都能摸到林家门口。 这本身对于林家而言也是极大的隐患。 由此两重考虑,林青自然不作他念。 不过今日看来,便换下这几袋粮食又有何不可? 自这一日后,众人行进又有两日。 沿途但见流民零散,拖家带口,日行缓慢。 时有官兵骑马来往,却也视若无睹。 林青亦无力,只能稍分些米粮。 如此乱世,实非一人之力所能扭转。 途经数座县城,果然如徐峻所说,城中只有少数守军驻扎。 商铺、民居,尽皆空虚。 有一些距离城楼近的房屋,都已经被推倒拆卸。 作守城器械了。 而更远一些的,则暂时充作了守军住处。 不过县城较小,守军数量同样不多,用作呼应尚可,要想久守,只怕不能。 只能在发现敌军之时,如烽火台一般放出信号,或提醒或呼唤援军行动。 又走一个上午,视野尽头,一座大城赫然遥遥在望! 仿如一头灰黑巨兽,趴伏在远处的大地之上! 观其规模,竟似乎比南平府城还要高大几分。 那便是福宁城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