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世事漫随流水-《仙解》


    第(1/3)页

    秋雨绵绵,一河东流,名为“泗水河”。

    在渡头处,陈少游坐上一艘乌篷船,乘船渡河。

    面皮黝黑,满脸沧桑的老艄公问道:“这位客官瞧着面生,是从哪儿来的?”

    陈少游含糊回答:“从远方来。”

    “哦……过来投亲?”

    “不是,我离家多年,而今返乡。”

    闻言,老艄公恍然过来,心想对方或是外出闯荡,或是赶考落榜,在外头混不下去了,不得已落魄归家。

    便不多问,免得触及人家的伤心事。

    陈少游却认出了这位名叫“安福”的老艄公,三十年前,其青春年少,跟着老父亲撑船摆渡。

    三十年后,那位老父亲已然不在,轮到安福成为了“老父亲”,带着自己年轻的儿子。

    这一艘渡船正是他们一家代代传承的营生,来来回回,风雨不休。

    抵达对岸,陈少游下船,手撑油纸伞,信步慢行。

    一别经年,风物皆非,遇到三岔路口,得寻人询问过才能明确方向。

    在半路时,想了下,来到一条小溪旁,以溪水为镜,掏出一柄寒锋熠熠的短刃,将邋遢的胡须剃掉,总算恢复几分本来面貌。

    他生得韶秀,只是因为仙关考核失败,撞墙负伤,颇受打击,导致脸色很差,看上去面黄肌瘦的,双目无光,就显得颓废憔悴了。

    收拾好形容,继续前行。

    晌午时分,回到了故乡“大塘村”。

    这边却无雨,天色阴沉,不见日头。

    此番回来,陈少游并没有多少“近乡情更怯”的思绪,心情颇为平静。

    当回到村口处,抬头一看,便看出了端倪。

    小村庄依山背水,人口不过二三十户,一座座泥砖土屋散乱地分布着,看上去颇为老旧,甚至显得荒芜了。

    村内竟一片静寂,没有人声,也没有狗吠。

    他眉头一皱,迈步入村,见弯曲的村路杂草丛生,两边的房屋门户大都破烂,有些崩塌下来了,早无人居住。

    显而易见,这座村庄已然荒废,村民们下落不明,不知去了哪儿。

    沿着村路,回到记忆中的家门外,但见这一座土屋小院破旧不堪,木门皆已腐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