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夜深人静,不用再凝神练功,箫管之声清晰入耳。 想起秋水说过,这一片曾经都是教坊司的产业,卖了大半,还有一些年老色衰的歌姬就留下养老,除去旧相好,并不接客。 这些琴箫之音应该就是那里传来的,只是昔日笙箫为欢场,今日哑笛度余年。 转眼又是天明,安春风惯例练功活动筋骨,等到外面人声渐密,才开门上街。 才出门,她就发现跟以往不同来。 有人跟自己打招呼! 在梨花巷住了快二十天,每日进出遇上的居民都是冷漠高傲,没有人上前问话。 她没想到自己昨天一闹,反而让人接受了。 大概是明白自己身份的缘故吧! 几个妇人正站在巷子里,正围住农户推车挑选着菜叶,眼睛却时不时瞟向旁边。 见到安春风走过,其中一个穿着绸布长裙,头扎布巾的妇人招手高声道:“哎!那位大娘子过来买菜吧!这可是刚从地里拔出来的,新鲜得紧,我们俩要是把这一堆买完,只要五文钱一斤!” 安春风有些受宠若惊, 瞥眼看去,那菜的确是新鲜,还带着早上的露珠儿,卖菜的农户也笑得憨憨:“大娘子早,这是自家在菜园种的,家里人守着捏虫,菜长得最好!” 安春风迟疑了一下,自己是不做饭的,买了菜怎么煮? 可看着对自己表达善意的两人,她还是了走过去。 几个妇人默契的向两边走开,打招呼的妇人三十多岁,有些瘦,长着一张长脸,笑起来鼻梁两边皱纹堆叠,好像在很用力挤出笑容来。 她帮安春风拨拉出一些菜道:“这位大娘子在巷里住了些时日,还不知道怎么称呼?我姓邱,夫家姓廖,大家都叫我廖大家的!” 邱氏转身又对旁边几个妇人一一指去:“这是华三娘子,这是齐姑……” 被点到的妇人都神情尴尬,对安春风礼貌点点头。 安春风也点头微笑回应:“几位大娘子好!我姓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