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暴露-《我靠狗血小说创飞古人》


    第(1/3)页

    果不其然,  刚走出官府大门,杨母就换了一张脸。

    她扶着奄奄一息,进气多喘气少,话都说不出来的儿子,  看向冯二娘的眼里冒着火,  连一旁的许乘月都遭到牵连,被她瞪了好几眼。

    幸好她还知道她家儿子被打了板子,  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这些是他丢脸。于是好歹没有大声地叫骂出来,  不然以她往日里的作风还真可能会干出这种事。

    终于离开了对她来说宛如地狱深渊的杨家,冯二娘松了一口气,  然而接踵而来的却是迷茫。

    离开了杨家她该到哪里去呢?

    娘家是别想了,在被婆家折磨的时候,她曾回到家中求救,  父亲和母亲也都很愤怒。

    可是当她说到要让他们做主为她和离的时候,两人却不说话了。

    父亲沉默在一旁,母亲抱着她哀哀哭泣,口中念叨着,“我苦命的儿,都怪阿娘当初没有给你找一个好婆家,  让你受这么多苦。可是我们女人家,  嫁人后哪有一个不舒坦就选择和离的。你放心,你现在还年轻,等你怀了孕有了孩子之后,  他们再不敢那么对待你了。”

    这就是母亲选择的解决方式,  忍耐下去生一个孩子,  等到熬出头的那天。

    可是她真的能熬到那一天,而不是在那之前就被人打死吗?冯二娘非常怀疑。

    但父亲和母亲抱有相同的看法,  都认为和离是一件极不光彩的事,是给家族抹黑。

    如今她果真离婚了,还是在官府判定义绝——这种决绝,体面全无的方式下。可能她回去的第一时间,父亲和母亲就会把她赶出家门。

    当然或许父亲母亲尽管生气,但怜惜她的不易会收留她。

    只是冯二娘一想到在家里住着,会看到父母成天唉声叹气的样子,仿佛她的往后余生全部毁了,她都会感觉不适。

    而且家中还有兄嫂,多了一张嘴吃饭,他们想必也是不乐意的,更何况如果她以后不成婚,兄嫂就要担负起养她的责任,他们定会迫不及待地将她嫁出去。可冯二娘不想那样。

    “你有地方可去吗?”许乘月问道。

    “没有。”冯二娘摇摇头。

    她羞赫地想,许娘子该不会要收留她吧,那怎么行呢?她已经麻烦她好多了。

    “那你随我来吧。”

    别误会,虽然冯二娘的遭遇很凄惨,但是她对于许乘月来说毕竟是一个陌生人,她才不放心把陌生人往自己家里领。

    于是她带着冯二娘找了她初来洛阳城时,找租房的牙人家,问清楚她原先住的那座宅子还没有租出去之后,将那座宅子先行垫付了一个月的租金,让冯二娘住了进去。

    等她拿到自己的嫁妆以及杨家给的赡养费之后,再还给许乘月。

    做完这一切,许乘月终于回到了家中,她觉得自己今日颇有些鬼迷心窍,管了许多不该管的闲事,可是她没有办法袖手旁观。

    看着这个时代受到家暴的女子在禹禹独行之中受到无尽苦楚,她们不知道该怎样避免受到别人的伤害,也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手段保护自己。

    像冯二娘今天这样敢于在公堂之上状告丈夫的女子,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人贵自重,许乘月欣赏她这样具有抗争精神的女性。

    何况那些帮助对于她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对于冯二娘来说却是解了燃眉之急,是雪中送炭之举。

    冯二娘写出来的那手字,也让她生了爱才之意,说不定假以时日她会成为一个书法大家呢。

    而且说起来她写在那些信中,让人脸红的旖旎华丽的词藻,与缠绵暧昧的氛围塑造,很适合写一些风月话本,肯定有很多人喜欢看。

    当然许乘月并不是想让人家去写,毕竟她自己写还要顾及颇多,更不用说思想比较保守的古人了。

    想到这里许乘月的心蠢蠢欲动,有一种想写某棠文学的冲动,她可以大言不惭地说,绿江的清水文学简直埋没了她的天赋。

    但是一想想现在的环境条件,又偃旗息鼓了。

    这种东西本来是用来自娱自乐的,可现在的硬件条件又不够,不像前世的手机和电脑上的文件应用,密码一锁别人就看不到了。

    万一要是存稿哪天不小心丢了,或者被别人看到了,那简直是究极无敌大社死,她丢不起那个人。

    不过话说回来,古代社会对于那方面的读物并没有进行严格限制,如果真的想写还是可以的,不用担心触犯律法条文,一不小心就被警察叔叔打电话蹲橘子去了。

    但是许乘月要想写带颜色的文,出版定会经过许多人,被身边的人都看到她见不得人的爱好,那该是个什么样的场景,她简直无法想象。

    .

    上一册书因为剧情太过炸裂,再加上前期的铺垫与正文形成了剧烈的反差,迅速引爆人心,在长安和洛阳激起了火热的讨论。

    所以这一册的发售可以说是万众瞩目,有相当多的人期待着结果,还有许多人在叫骂作者断章断得太不道德,故意吊人胃口。

    然而他们实在割舍不掉精彩的故事,迫切地想知道下面发生了什么,于是只能捏着鼻子认栽。

    于是山海书肆重新迎来了热火朝天的场景,许多人排队买书,买到书后有些人会到茶肆一起聚堆看书。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