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大明国士》


    第(2/3)页

    “等市面上找到低成本仿制伪钞的办法时,第二代宝钞技术也该浮出水面了。”

    听完陈堪的解释,朱棣面露沉思之色。

    自古以来,伪造金银的事情都是数不胜数,更别说伪造宝钞了。

    就拿现在朝廷发行的宝钞来说,市面上便不乏小作坊伪造。

    这样的事情确实没办法避免。

    毕竟是利益动人心啊。

    想通了其中的关节,朱棣轻轻颔首,算是认同了陈堪的解释。

    他看向陈堪:“那么第二个问题呢?”

    第二个问题,朱棣怎么也想不到如何解决。

    朝廷既然开通了宝钞与金银的兑换的渠道,一旦有人大批量兑换金银,总不可能不兑换给人家吧?

    要是兑不出来,那朝廷的信用受损,宝钞依旧会沦为一张废纸。

    要是兑换,还是那句话,钱从哪里来?

    但在陈堪面前,这叫问题吗?

    他没有回答朱棣的疑问,而是问道:“陛下觉得,什么叫做大批量的兑换金银?”

    朱棣一愣,随后沉吟道:“若是有人忽然拿着数万乃至数十万的宝钞上门要求兑换金银,你觉得就郑和从倭国带回来那一百万两银子,够坚持几天呢?”

    “那此人定是不法之徒,臣建议,严查此人三代,家中财产充公。”

    陈堪此言一出,朱棣顿时一头黑线:“胡闹,要是这样做,岂不是视我大明朝的律法如儿戏?”

    不得不说,这个提议很诱人,就连朱棣都有那么一瞬间心动了。

    但他终究是俯视天下的帝王,这等小人行径,他是绝对不可能同意的。

    朱棣忽然变脸,陈堪也不在意。

    这说明朱棣是个有节操的人,朱棣要是不变脸,那才是有鬼了。

    要是朱棣不问缘由便同意了他这个提议,他便打算银行一开起来他就大捞一笔。

    帝王,多少还得有点节操在身上才行。

    但陈堪既然说出了这句话,那这句话就一定是可以解决问题的。

    陈堪也不再继续卖关子,问道:“陛下觉得,以宝钞现在的价值,什么人手上还会存着数万贯乃至数十万贯的宝钞,商人还是官员?”

    果然,陈堪此话一出,朱棣便瞬间通透无比。

    他缓缓的点点头:“如此说来,此人果真是不法之徒,就算不是不法之徒,也定然是投机倒把之辈,该杀!”

    “陛下明鉴。”

    陈堪小小的拍了个马屁,随后笑道:“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个问题,陈堪早就已经想过了无数遍。

    到了现在这个时候,不管是官员还是商人,都不会在手上囤积大量的宝钞。

    而是在得到宝钞的一瞬间,便将宝钞变成物资。

    因为宝钞的贬值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先是朝廷,其次是官员,然后是商人,最后是百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