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南北方的差别-《大明国士》
            
            
            
                
    第(2/3)页
    终于,在第十天,陈堪通红着眼睛将厚厚的一沓练习题交到了朱瞻壑手上。
    朱瞻基和花时好奇的看着朱瞻壑手上的练习题,眼神之中满是掩盖不住的好奇之色。
    陈堪揉揉朱瞻壑的小脑袋:“这套题是为师费尽心力专门为你量身定做的,你的基础不如你两个师兄,但你的=毅力比他们都要强,正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知识也是一样的,同样类型的题你做一百遍,在遇到类似的题目后,自然便知道解题的思路从哪里来。”
    听完陈堪煲的鸡汤,朱瞻壑的小脸上顿时露出郑重之色,像是对待绝世珍宝一般从陈堪手里接过了足足半尺多厚的练习题。
    看见朱瞻基和花时伸长了脖子,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陈堪没好气地训斥道:“这东西你们用不着,为师讲究的是一个因材施教,这些东西只适合小壑一个人,不过你们有兴趣的话,也可以找小壑借阅一下,前提是他愿意借你们看的话。”
    一听这话,两人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自从陈堪将他们教到了后世六年级的程度,寻常的算术题或是文史题之类的他们已经不放在眼里了。
    而陈堪又迟迟不开始下一个阶段的教学。
    而两人本就是耐不住性子的人,陈堪迟迟不教他们新的知识,他们怎么可能耐得住寂寞。
    所以朱瞻壑在接过陈堪给他的东西后,突然就发现了两双亮晶晶的眼睛盯住了他。
    朱瞻壑忽然叹了口气,脸上露出小大人似的表情:“两位师兄如果感兴趣的话,便随我来吧!”
    “老师,那我们去啦。”
    “去吧去吧!”
    陈堪挥了挥手,目送三个小家伙远去,心里又开始盘算起来。
    朱瞻基和花时都是天才,从他们跟着自己不过几个月时间,便能达到后世六年级左右小学生的水平,足以证明他们的聪慧程度。
    当然,不排除他们在拜师之前本身就底子好的原因。
    不过朱瞻壑的天赋就确实一般了,花时和朱瞻基已经可以进入初中的课程了,朱瞻壑最多只有二年级左右的水平。
    这也是陈堪为何迟迟不进行下一个阶段的教学的原因。
    既然收了三个徒弟,那就要一视同仁才好。
    不出意外的话,陈堪这辈子应该就这三个弟子了,而三个弟子中,朱瞻基将来肯定是要继承皇位的。
    所以陈堪将来的衣钵传人便只能从花时和朱瞻壑之间来选。
    那就要尽可能的保证三人的学习进度都差不多才行,谁快了,谁慢了,都容易在将来的大世之争里埋下隐患。
    琢磨半天,陈堪还是决定先暂缓下一个阶段的教学,什么时候朱瞻壑跟上了进度,什么时候再开始。
    “侯爷,涿州到了!”
    恰好此时云程的声音也在陈堪耳边响起,他便顺势将这些事情抛在脑后。
    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一眼望去,就见一座还算规整的小城映入眼帘。
    “涿州!”
    望着眼前的小城,陈堪喃喃自语了一句。
    这里是元修京杭大运河的起点,也是前元时期元大都的后花园,在当年,也曾是盛极一时的商业兴盛之地。
    可惜自大明定都南京之后,大量人口南移,使用运河的频率减少。
    这座城也就不可避免的的没落下来。
    宝船靠岸,云程问道:“侯爷,咱们是在涿州休整一下,还是直接启程去北京?”
    陈堪伸手拦住刺眼的阳光,目光似乎越过涿州看见了那座正在大兴建设的北京城,心下还有那么一点点激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