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道门祖庭-《大明国士》
            
            
            
                
    第(1/3)页
    龙虎山,为道门祖庭,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因此得名龙虎山。
    历朝历代,朝廷对于龙虎山天师府一脉皆有封正。
    龙虎山天师府这一代天师名叫张宇初,为龙虎山第四十三代天师,号无为子,别号耆山。
    张宇初于洪武十年袭教,十六年召赴阙,建玉箓大醮于紫金山。建文时“坐不法,夺印诰”,朱棣登基时复位。
    永乐六年十月,朱棣命张宇初天师寻访真人张三丰,两位真人相遇于武当山“遇真桥”,后敕建“遇真观”。
    车队行至龙虎山北郊信江江畔停驻,关于龙虎山的具体资料便自陈堪的脑海之中浮现而出。
    咂摸了一下嘴巴,看着眼前壁立千仞千峰环绕的龙虎山,陈堪忽然想到了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如今道门的道首乃是传说中的张真人,佛门的领袖是传说中的黑衣宰相姚广孝。
    但实际上,大明朝廷是有专司管辖宗教的部门的。
    其中管理道门的衙门叫做道录司,内设灵官。
    管理佛门的衙门则是名为僧录司,内设僧官。
    而僧官也好,灵官也好,都是正儿八经的国家公务员,国家发工资那种。
    张真人和道衍和尚,他们是名义上的道首与佛首,却不是两教真正的管理人。
    陈堪为什么会觉得此事有意思呢,因为龙虎山这一代天师,正是管辖天下道门的灵官。
    也就是说,这一代天师,是朝廷的人。
    朱棣算计道门与佛门一事,指不定背后就有着龙虎山的影子。
    当然,这只是陈堪的猜测。
    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恐怕只有朱棣自己清楚。
    这些事情,陈堪懒得去细想。
    对着正在和朱瞻壑抢夺带孩子的权利的朱瞻基招招手,吩咐道:“你去应付一下龙虎山上那些道士,告诉他们,这一次咱家过来就是捐点香油钱,顺便游览一下龙虎山的自然风光,没有其他意思。”
    陈堪的话音刚落,道路尽头便走出一个小道士和一个大道士。
    小的约莫十三四岁和,和朱瞻基差不多大,大的则是与陈堪年纪差不多,约莫二十六七岁的样子。
    看见陈堪的车队,一大一小两个道士不由得一愣,对视一眼之后,两人忽然推搡起来。
    “小师侄,到你表现的时候了。”
    “师叔,师公都说了,这一次你才是接待使。”
    两人推搡了半天,最终小道士棋差一着,被大道士推得一个趔趄,正好推到了准备上前问话的朱瞻基面前。
    两个少年对视一眼,小道士眨了眨眼睛,一本正经的朝朱瞻基行了个道家的稽手礼。
    “小道张本初,见过善信。”
    朱瞻基脸皮一抽,摇头道:“我们不是来找麻烦的。”
    此言一出,小道士忽然脸色一垮,喃喃道:“小道知晓,但长者之命不可违啊。”
    朱瞻基沉默了。
    沉默片刻,忽然指了指自己身后的车队,又指了指站在一旁随时准备开溜的大道士。
    问道:“天师真人怎么想的,就让你们两个人来?”
    朱瞻基的话音刚落,一旁的大道士便朝他行了个稽手礼。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