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捷报连连-《碧血大明》
第(2/3)页
崔慕白道:“皇上一心为民,臣又岂敢给皇上抹黑?臣愿下军令状,必不行那劳民伤财之事。”
“呵呵。”崇祯微笑道,“朕又岂会不信于你,此事便议定。”停了一下又问道:“这几天,王叔与崔卿可曾提拔些人才?”
楚王道:“臣无能,直至今天,只寻到三人。已经分其到吏部与工部任职。”
崇祯道:“人才难得啊。王叔,这三人能得王叔举荐,必定才智过人。不妨说说他们有何过人之处。”
楚王道:“这三人皆是南京当地大族子弟,一个与崔大人同族,名叫崔倾城,此人年仅三十,却是博学多才,举子出身,与崔大人一样皆是能吏之才;另一位是徐家子弟,名叫徐向前,此人文才一般,却是精于数据统筹,臣将其分配到工部,以便挥其特长。”
崇祯拍手称赞道:“王叔果然慧眼!还有一位呢?”
楚王微笑捋须道:“另外一位,却是朱家子弟,名朱子孝。其人与崔倾城一般,精于吏事,崔大人称其大局观甚宏,实在是个难得之人才。”
崇祯开心的哈哈大笑起来,道:“想不到如此世途,竟然还有如此人才,当真是天不亡我大明!王叔与崔卿,你们过来,看一下朕昨晚所写的一诗,随便给朕评价一番。”
楚王与崔慕白连称不敢,凑到书桌上瞧,只见上面写着一七律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且不论字体的好坏,这诗的大气魄倒是把两人震得灵魂颤抖。
他们知道崇祯很少写诗,只为秦良玉与杨嗣昌赋过诗。现今看到这诗,从诗上所表达之意,这位崇祯皇上实在有着力挽狂澜,撑起腐朽之大明。
诗为人之心声。
崔慕白饱读读书,当然明白此诗中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对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又以饱满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同时,作者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他又以极大的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崔慕白此时方才真正感觉到崇祯为民为国的拳拳之心,当场跪下道:“臣为皇上拳拳之心所服,臣必定竭心为皇上实现心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