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回家的途中,王成小声说道,“我刚才打听了,大哥的西瓜卖三毛钱一斤?” “三毛钱一斤?” “真的假的?” 王松和李桂芬同时问话。 “当然是真的,我问了好几个买瓜的人,他们都说三毛。”王成笑道,“爸,妈,我怎么可能骗你们呢?” 村里有种瓜的瓜农,批发价是一毛钱。 在农村大集上,西瓜的零售价是一毛五分钱。 王松挠挠头,仿佛找到了一条发家致富的门路。 “爹,明天咱们也来这里卖瓜。”王成说道,“等赚了钱,你们先买一身新衣服,嘿嘿。” 只要把西瓜拉到这边,每斤就能赚两毛钱,王松也动心了。 “老二,这事儿靠谱吗?”他小声问道。 “绝对靠谱,如果不挣钱,我大哥肯定不会在这卖西瓜。”王成解释道。 王松仔细想了想,觉得有道理,同时又觉得哪里不对劲。 既然这么赚钱,为什么别人不来家属院大门口摆摊。 “当家的,这事真靠谱吗?”李桂芬也有些担心。 “妈,靠不靠谱,明天试试就知道了。” 只要能赚到钱,他就能买牛仔裤和新球鞋,买的衣服必须比大哥好。 杜庄。 小哥俩回到家,王鹏烧几碗大米粥,杜磊拿来一盘子糖蒜,两人大口恰饭。 糖蒜用白糖、食盐、酱油等腌制而成,吃起来非常甜。 吃饱喝足,哥俩来到瓜田装五百斤西瓜,王鹏给杜疙瘩五十块钱。 “还是小王有本事。”杜疙瘩伸出大拇指,“我大概估了一下,地里还有一万斤瓜,照你这速度,二十天就能结束。” 王鹏笑着挠头,这是三四亩西瓜田,亩产三千斤是正常产量。 “磊子,等卖完瓜,咱俩去新疆找你爸,我想二孙子了。”老杜看着西北方。 “行,卖完瓜咱们就去。”杜磊也思念远方的父母。 王鹏默默算账,假设单价一直是三毛,一万斤瓜保底挣两千,到那个时候就爽啦。 留下一千块钱上学,剩下的一千块钱再做个小生意,争取在读高二之前买房。 只要买到那些未来疯涨的地段,大学四年的学费就没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