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蜂拥而入-《帝国争霸》
第(2/3)页
这种在20多年前就已装备帝国空军,还差点装备帝国海军,在波伊战争期间充当主力的攻击机,早在几年之前就陆续退出一线部队,最后一个在攻击机部队服役的“攻-8e”中队在前年,正式退出了战斗序列。
只是,由“攻-8e”发展来的“攻-8fz”仍然有大约40架在空军服役。
原因也很简单,空军暂时没有找到能够替代“攻-8fz”的电子攻击机。
关键就是,在空军的战术飞机中,没有一种在吨位与尺寸上,能够与“攻-8”匹敌!
要说的话,“攻-8”是战后到目前为止唯一的50吨级攻击机!
别说帝国空军,即便放眼全世界,也没有一种攻击机能与“攻-8”比吨位。
最接近于“攻-8”的存在,其实是纽兰空军的f-111,其最大起飞重量才45吨出头,仍然比“攻-8”轻了将近6吨。
也就是因为太笨重,“攻-8”才遭到海军嫌弃,没有能够成为舰载攻击机,而海军也只能让“攻-5”继续服役。
其实,这也是空军选择用“攻-8”发展电子攻击机的关键所在。
吨位大才能在不对飞行性能产生太大影响的情况下,携带足够多的电子战设备,以获得足够强大的电子战能力。
当然,这也跟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做得不够好有很大关系。
靠超大的吨位,以及在攻击机中同样十分罕见的大型内置炸弹舱,“攻-8fz”能够在不使用外部挂架的情况下,搭载大约6吨的电子设备,并且凭借较快的速度,伴随攻击机执行作战任务。
按照通常战术,“攻-8fz”都是跟在“战-10ad”后方20到50千米处,对敌人的防空雷达进行压制式干扰。
“战-10ad”加上“攻-8fz”,别说是伊拉克的防空系统,即便是帝国空军的防空部队也招架不住!
根据帝国空军在演习中总结出的经验,面对电子攻击机加防空压制战斗机,唯一有效的战术,其实就是加大防空系统的部署密度,让防空部队相互提供掩护,以便让至少半数防空部队处于隐蔽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遭到攻击的时候,让处于隐蔽状态下的防空系统发起反击。
不求击落敌机,只要能够逼迫防空压制战斗机放弃攻击,在发射反辐射导弹之前转向规避就够了。
可惜的是,伊拉克显然没有足够多的防空系统。
凌晨2点刚过,位于巴格达南面的几座防空雷达几乎同时遭到了轰炸。
在雷达被摧毁之后,防空导弹就成了摆设!
此外,高强度电子干扰还对伊军的通信产生了影响。
就算没有产生影响,伊军也已是群龙无首。
“攻-11”已经炸毁了共和国卫队司令部,巴格达防空指挥中心,国家电信中心等战略目标,还轰炸了总统府,因此在“雪鸮”部队发起攻击之前,伊军的通信指挥系统就已经瘫痪了。
当然,强大的电子干扰,让混乱变得更加严重。
据后来披露的消息,在5日夜间,联合部队发起“铺天盖地”行动前大约6个小时,侯赛因离开了巴格达,在少数亲信的陪同下去了位于拉马迪的临时官邸,留在总统府的是一个替身。
可见,连侯赛因对伊拉克防空部队都没有信心!
如果说陆航的“直-10a”只是在伊拉克的防空系统上撕开了一条缝隙,“雪鸮”部队就把这条缝隙扩大成缺口。
随后,联军的数百架作战飞机将蜂拥而入。
最先杀到的还不是帝国空军的战斗机,是高巨空军的攻击机。
一个中队的12架“攻-8mg”。
虽然“攻-8”已经退出了帝国空军的一线部队,但是在众多盟国,“攻-8”依然是不可替代的主力攻击机。
关键就是,帝国没有可以拿来替换“攻-8”的机种。
正是如此,生产“攻-8”的飞机制造企业,依然在对这种已经服役了20多年,在很多方面都算不上先进的攻击机进行改进,主要针对的就是海外用户,不过主要就是延长该机的使用寿命。
大部分出口的“攻-8”其实都还有10年到15年的可用寿命,不存在因为结构老化而必须退役的问题。
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高巨空军的“攻-8mg”。
这些“攻-8mg”其实都是由“攻-8eg”改进而来,而“攻-8eg”是帝国出口的最后一批量产型,跟帝国空军自己使用的“攻-8e”基本一样,只是针对其他客户提出的要求做了必要调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