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有什么破案思路?” “我觉得可以进一步缩小侦查的范围了,凶手应该是死者医院里的同事。” “为什么?” “杜晓琳家距离市三医院大概三公里多的路程,这个距离,以正常年轻女性的脚程,大约需要四十分钟左右。” 周奕敲了敲资料说:“这相当不正常。” “从纸面数据看起来三公里不远,可下班步行四十分钟,这合理吗?还是半夜。” “杜晓琳为什么不骑自行车呢?” 陈严说:“兴许她不会骑车呢?” “好,我们假设杜晓琳不会骑车。护士白班的下班时间是下午四点,夜班的下班时间是早晨八点,这两个时间段,都可以坐公交车。” “那中班下班,已经没有公交车了。为什么家里人不来接呢?” “现场勘查报告里,没有提到自行车痕迹,现场也没有发现丢弃的自行车。” “从我到达案发地点,杜晓琳还没有完全死亡这点,基本可以确认,她昨天晚上就是走路回家的。” 一直听周奕分析的吴永成开口问道:“那这怎么和凶手是医院同事联系起来呢?” “谁知道杜晓琳的排班情况?谁可能知道杜晓琳回家的必经路线?谁最有可能动手脚,导致杜晓琳昨天只能走路回家?” 周奕沉声道:“除了她的同事,我想不到其他可能性。” 吴永成点点头道:“医院和同事关系,本来就是排查的重点方向之一,但其他方向也不能忽视。这么着吧,你爷爷不是在住院嘛,你作为病人家属,先去打探打探消息,看看有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不过你得记住,不能直接以警察的名义查案,程序你应该懂的。” 周奕点点头,吴永成说的程序,是指通常情况下必须双人办案。 虽然《刑法》没有明确规定,但是从公正性、安全性、合法性的角度,这是公安系统内默认的常规程序,同时也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避免徇私枉法。 “还是吴队想得周道,我就作为病人家属,和医务人员聊天,单纯地聊聊天。”周奕狡黠地笑道。 吴永成满意地点了点头,这小子确实挺机灵的。 “对了,千万别打草惊蛇?”吴永成叮嘱道。 周奕立刻说:“我会拿捏分寸的,吴队放心。凶手肯定不会是昨晚上夜班的人,毕竟他们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明。” 周奕扭头对陈严说:“对了,得辛苦下严哥,回头找医院保卫科调一下急诊科的人员资料档案,这事儿我可搞不定。” 陈严点点头。 “另外还有……” “啥?”陈严见他神秘兮兮的,好奇地问。 周奕笑道:“给吴队买包烟。”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