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青云之路 52、公司制改革(四)-《东山》


    第(2/3)页

    “好的,我一定向国资委坚决反映我们干部职工的诉求。”

    “你也不要有太大压力,改革处那边,你负责反映,郑主任那边我也会去找的,必要时,我还可以找余主任嘛。”

    “有厂长您亲自出面当然更好了,力度又不一样了。”

    石厂长没有再说什么,而只是对我摇了摇手,这是他惯用的谈话结束的意思,我恭敬地退出他的办公室。

    回到我自己的办公室,我仔细想想越想越觉得这个事情上我陷入了一个很不利的局面。一直以来厂里都知道我是石厂长阵营的人,各方面我都尽量摸清楚他的心思,然后和他保持一致的,但在这个关键问题上,我却没有搞清楚他的心思和意图。而林柯,他是准确摸清了石厂长的想法呢,或是压根石厂长就是他去鼓动的,还是只是遇巧而已,我无从知晓。但不管是哪种情况,至少在这件事情上,给石厂长的感觉林柯才是能领会和执行他的意图的,在信任度方面必然是林柯是加分的,而我是减分的。一向我都是石厂长最信任的人,而现在我感到了危机。在这个涉及改革和调整的关键时期,一些小事都可能影响到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更何况这不是一件小事情。于是我决定尽量按照石厂长的要求执行,尽量挽回影响,否则我真的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说动就动,当天晚上我就赶到我岳父家跟我岳父汇报和说起这个事情,我岳父听了,好像并不吃惊,对我说:

    “你们石厂长也好,其他人也好,有这种想法很正常。倒不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性如此,看着别人搞职工持股发了财的,有这个机会搞,能不心动?!不现实,不符合人性嘛!”

    “但是想免费持股,那是做白日梦,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国有资产凭空送给你,那也是国有资产流失嘛。但是真要叫这些人出钱来买,他们又会跳起来,再说即使他们愿意出钱买,持股比例低了他们又觉得没有意义,高一点呢,拿得出这么多钱不,如果拿得出来,那又和他们的收入不匹配,收入来源经不经得起查,也是问题。”

    “总之,用存量肯定是不行的,但也不是没有其他办法。可以探索从增量上做文章嘛。我们华江省还算好的,王省长也好,余主任也好都是负有改革精神的领导,所以有探索的可能,前期有两家企业已经按照省里和委里的试点要求在探索做了,只是方案还没有出来。”

    我又详细地询问了具体的方案框架和原则。按照我岳父舒仲全给我讲的方案,所谓的“做增量”,总的来说就是由国资委给试点企业下达一个3-5年的净利润的指标,当然这个指标本身包含一定增长率。在超出这个指标的净利润部分按照一定比例奖励给拟持股的管理层和骨干职工,当然,不能给现金奖励,而是用于购买股权。同时,也要配比一定比例的拟持股主体用自己的现金购买部分股权。以让他们有责任心,也避免股权白送的误解。

    我基本理解了这种方案,心里认为这种方案才是最合理的。保证了既符合政策,又能调动管理层和骨干的积极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