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扬州和荆州的百姓苦啊! “衮衮诸公皆是通读圣贤书的忠臣,不知可有人能为朕一解忧愁?” 天子嚷着受疫疾所害的百姓苦,希望有人来为他排忧解难。 但如何排忧解难呢? 救灾,自然是要出钱的! 没钱你可以出粮! 你不缴纳赎罪券……不是,你不为天子排忧解难,天子怎么知道自己没有信错人呢? 嘿,要是敢有朝臣学某个自挂东南枝的皇帝向朝臣们募捐时,那零零散散的几两银子般捐款,那明天有人从你家里发现些勾结汝南袁氏的证据,可就别怪廷尉府判刑时不留情了。 天子仁善,相信你们都是忠臣,可你们家里居然有谋反的证据,这怪得了谁呢? 天子已经宽恕过你了,可你辜负了天子的信任和仁德,让天子发现自己信错了人,那天子只能忍痛下令将你诛九族了。 算了,还是夷三族吧,天子仁善,见不得这般株连! 别管实际株连人数多寡,你就说九族是不是比三族多了六族? 嗯,让天子高兴的是,自己的朝堂上果然都是忠臣,他没有信错人。 这家十万石粮食,那家百万钱,还有些人提供了家中存放着的医书,或是提供了些医者,也有扬州、荆州籍贯的朝臣索性直接上缴了几百顷田亩。 更让天子高兴的是,幽州刺史曹操为弹汗将军关羽的请功奏疏到了! 关羽挟死了檀石槐的继承人的和连? 然后忠于和连的一众部族以为和连还活着,想和关羽谈判。 但和连都死了,拿什么谈?(注2) 鲜卑人认为以和连的价值,应该不至于被汉军直接斩杀,肯定是好吃好喝招呼着,然后送到雒阳请功。 鲜于辅建议关羽佯装无权做主,需要向幽州刺史曹操问询,于是鲜卑人放任信使离去。 关羽呢,虽然最重信义,但也不是什么迂腐的人。 比起少死几个汉家儿郎,能多带一些大汉的好儿郎回家,而不是将他们的遗骸和抚恤金交给他们的家人,撒个谎骗个人怎么了? 什么叫兵不厌诈? 然后……幽州刺史曹操亲率安北将军府组建的名为虎豹骑的两千精骑,以及护乌桓校尉部五千人,同时召集了内附于广阳郡、上谷郡和代郡的乌桓骑兵四千人,浩浩荡荡就杀过来了。 曹操一路上都不怎么歇息,他实在是不愿意放跑了近在眼前的机会! 征西将军做不得,难道我曹孟德还做不成征北将军! 鲜卑人也有机警的,觉得汉军有诈,又对和连没有什么强烈的忠诚度,索性就偷偷地提前撤离了。 最终落入包围圈的也就万人,但汉军却出动了两千虎豹骑,五千护乌桓校尉部,四千乌桓义从骑,从驻地赶来支援自家将军的两千五百弹汗营军士,再算上代郡郡守王泽征调的郡国兵以及城内的士卒,约莫是一万七八千人围剿万余鲜卑人。 而参战的将军呢? 安北将军曹操,弹汗将军关羽,弹汗校尉鲜于辅,幽州兵曹从事朱灵,安北将军府门下督曹洪,安北将军府左司马乐进,安北将军府右司马于禁,安北将军府正行参军李乾带着儿子李整和侄子李典,代郡郡守王泽,上谷郡守夏侯惇。 此战中还有几个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崭露头角。 在青州加入了曹操亲卫队的北海郡东莱县人太史慈,因擅长骑射而被任命为虎豹骑屯长。 曹操的沛国谯县乡人,同样担任虎豹骑屯长的文稷。 还有年少任侠,有雄气,一直以门客身份为曹操效力的沛国乡党史涣,同样担任虎豹骑屯长。 井喷般涌现出的人才和斐然的战果,让曹操没忍住在庆功宴上喝得酩酊大醉。 毕竟天子对曹操的信重和擢拔,因为他那宦官之后的身份没少招致非议。 青州的建设终归没有在曹操的手中结果,而此次大胜,阵斩八千鲜卑人,俘虏四千,足以为他正名,也为天子的眼光正名! 看谁还能说他曹孟德只是幸进之辈! 欢喜之余,曹操还横槊赋诗,并在所有人面前舞槊表演,众将皆欢喜大醉而归。 不过曹操在给天子的私人书信里表示,这么多良将之中,他还是最喜欢关羽。 只可惜关羽已经是刘玄德的二弟,否则他定然也要与关羽约为兄弟。 但无妨,如今关羽在他的麾下! 弹汗将军是受安北将军节制的! 他关云长,现在是我曹孟德的人! (6025字) —— PS:呱,今天周五,明后两天可以休息啦! 所以心情特别好,再加个2000字的小更。 求读者老爷们看在作者加更2000字的份上,多砸点月票吧! 注1:两汉宫殿起火其实挺频繁的,历史上的185年,整个南宫包括尚书台、符节台、御史台什么的全部烧了个一干二净,东汉前面几次也是某一座宫殿直接烧了,还动不动就是火烧了半个月一个月没停的,还真不是作者杜撰,包括云台阁大火也是历史真实发生的情况。 注2:之前有人吐槽和连死得太儿戏了,但历史上的和连死得比这更儿戏。 光和四年(公元181年),檀石槐去世,鲜卑侵犯幽州与并州,和连继任鲜卑首领,不仅才干和能力不如他的父亲,而且贪财好色,后来在进攻北地时,被北地人射死。 对,都不知道被谁射死的,大概率是一根战场上的流矢。 所以……死在关羽手里,好歹算是知道谁杀的了,也算是蹭着关羽的名气留名了,不比被流矢射死的窝囊死法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