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试图篡逆之人,何止王莽和梁冀?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照样有篡逆之心,而他高望自侍奉朕至今,从未犯过错,从不贪腐,尔等却要说他将来会贪腐。那朕说你们明天一定会贪腐,今日就要把你们全部关进廷尉府大狱,是不是也可以?” 几人惊愕地看向天子,显然是被天子的话语所震慑,但刘辩实在是不愿意在这件事上浪费精力。 也许是刘辩平日里相比起那位昏君,实在是太过克制私欲了,不兴修宫殿,就连后宫也还只是那几位妃嫔,在非国政的事务上刘辩给人的感觉实在是太好说话了,以至于朝臣们在这件事情上的劝谏几乎是“不遗余力”,甚至有不少人试图借着这件事为自己扬名! 看啊,我不惧天子的斥责,劝说天子不封阉宦为侯,我是如何清直,如何不惧权势! 即便是这几位重臣,虽不至于想着借天子扬名,但同样觉得天子不会在这件事情上太过执拗。 这才是让刘辩最为恼火的。 好人就得被枪指着? “朕告诉你们,底线就是个千户乡侯,今日你们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刘辩摊开一封空白诏书,提笔挥毫写下一段册封诏令,填上日期,也不顾众人的表情,直接用了印,将诏书直接交到吕强手中,厉声道,“立刻给孤下发,敢有不遵者,立斩不赦!” 刘辩很不客气地表示自己还要处理政务,不像他们这样有闲暇多管闲事,当即“请”这五人出去。 而当刘辩的诏书下发后,没有出乎意料,百官是真炸了锅了。 高望是京兆尹籍人士,因此刘辩给他挑的封地是建章乡,食邑千户。 建章乡乍一听终归不过是个长安下辖的乡罢了,但总觉得这名字是如此耳熟,然后有朝臣反应过来羽林军前身不正是名为建章营吗? 建章乡,也就是昔日被被赤眉军毁坏的建章宫遗址! 建章宫被赤眉军毁坏后,由于后汉定都于雒阳,因此并未被重建,而是将田地赠予百姓耕种。 如此封地,竟赐予一介阉宦! 上疏劝谏的人更多了,但刘辩表示朕也是有脾气的! 人一旦长期忙于政务,就会越烦躁,心里就难免产生几分逆反情绪。 越是不让朕做的事情,朕越是要做! 高望看着几名黄门冗从捧来的一箱箱弹劾奏疏,苦笑道:“国家,不值得为奴婢一人而与百官冲突的。” 方才刘辩与几人讨论的时候,他留也不是,退也不是,颇感无奈。 当着道士的面骂牛鼻子,被人当面反对自己的封侯之事,若说心里没有点怨念是不可能的。 但高望觉得天子没必要为了他的侯位而和百官发生冲突,觉得这么做弊大于利,不值得,然而刘辩并不这样认为。 刘辩也是人,没有人能无视一位照顾了自己十年的内侍。 若是凡事只论对错、价值,那也实在是活得太憋屈了。 总有些事,是作为天子不值得或是不应该去做,但作为人和朋友值得去做的。 他不想当个孤家寡人。 “蠢货,你以为孤是为了你?” 刘辩撇过头去,没好气地斥骂道:“这件事情已经不再是普普通通的封侯之争了,这是士人对朕的皇权的挑战,不然你以为朕会为了你去与百官争?大白天的做起美梦来了!” 高望笑而不语。 其实他并不在意这个侯位。 以他和天子之间相伴多年的情谊和天子重情重义的性子,他死了必然是陪葬皇陵,而且必然比天子先走。 等他死了,天子追封他为县侯就绝对不会有人反对。 而且他还从宗族里过继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今年也十六了,在太学里隐姓埋名读书,也能承袭他的爵位,哪怕这个儿子只是个庸才,他的未来也不需要担忧。 当然,他也不是那么好脾气,更不是真的战胜了私欲。 只是曾几何时在读到《道德经》中的某一篇时,他看到了一句让他受益匪浅的话。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344字) —— PS:呱,今天晚上吃火锅! 所以心情特别好,再加个1300字的小更。 求读者老爷们看在作者加更1300字的份上,多砸点月票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