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当然,这是对外说辞。 杜袭在天子问及祖父杜根事迹时,却毫无避讳地坦言其中多有虚妄之言。 据他父亲私下所言,实则是杜根事先料定上疏的后果,暗中贿赂了司扑,“召司扑者阴共为意,乃使执扑者不加力”,才侥幸活命。 至于“目中生蛆”的惨状,根据朝堂上的活化石,今年八十七岁的谏议大夫法真所言,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拜会过杜根。 其人清直之名确如其言,但相貌堂堂,双目炯炯有神,并无传说中“目中生蛆”的骇人伤痕,显然是以讹传讹。 正是杜袭这份不虚美、不隐恶的坦荡,令他深得刘辩宠信。 绝对不是因为黄巾之乱时,太学生繁钦轻信何顒诬告,当众诋毁卢植通敌卖国,却反被杜袭驳斥得哑口无言,恼羞成怒动手打人,结果自己反被杜袭正当防卫打得昏死过去(见第70章)! 更不是因为杜袭与蔡瑗的小妹蔡瑾定下婚约的缘故! 绝对不是! 咳……某一日午休时,蔡瑗携待嫁闺中的小妹蔡瑾入宫觐见,并希望刘辩能在小妹的婚嫁之事上给出指导意见。 倒不是蔡瑗想让天子为襄阳蔡氏寻一名门望族结姻亲之好,自小面临父母双亡、长姐外嫁的境况,不得不以二姐的身份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之责和整个家族的责任,颇有几分长姐如母的意味,但蔡瑗也格外重视亲人,否则也不至于以老姑娘的身份嫁入宫中了。 因而蔡瑗对弟弟、妹妹的婚嫁之事格外上心。 蔡瑁的妻室,是太仆卿张温和蔡瑁姑母的女儿,也就是他的堂妹。 而小妹蔡瑾的婚事,蔡瑗也担心襄阳蔡氏频繁联姻高门显贵,有结党之嫌,会引起天子的厌恶,故而只求天子寻一品貌中上的的适龄良人即可。 刘辩闻言,则是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表示,侍中寺里这些年轻才俊,个个品貌俱佳,才华出众,让蔡瑾随意遴选一位。 蔡瑾恰好撞见了因昨夜在侍中寺值夜,故而午后方入宫点卯上值的杜袭。 能被举孝廉者,虽无明文规定相貌,但仪表堂堂是基本要求,相貌丑陋者基本上是不必妄想被举孝廉的。 杜袭容貌俊朗,风度翩翩,自然是相貌才学皆为上佳者,故而入了蔡瑾的眼。 稍加打听后,确认杜袭只在定陵老家纳了一房妾,正妻之位尚空,亦无婚约,蔡瑾便芳心暗许,缠上了杜袭。 杜袭呢,倒也不是太想进部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