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徐福:大王可知,匹夫一怒,当血溅五步!-《三国:我不是刘辩》


    第(2/3)页

    况且他们虽是诸侯王,但实际权力远不如国相。

    虽说整日锦衣玉食,但也算不得有多阔绰,哪来的钱粮起兵造反?

    更别说天子掌权以来武威赫赫,发了失心疯才会去造反!

    再者,天子也仁义,考虑到他们这些诸侯王来回路途颠簸,路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索性在雒阳为他们置办了两座宅院,城内紧挨着宫城的地儿赏一座,京郊风景优美之地赏一座。

    虽然不如封地的王宫宽敞,但雒阳的富丽生活,哪里是那些个封地可比?

    整日沉溺京中繁华不好吗,非要回封地吃苦受罪?

    而且天子又时常给予赏赐,只要他们不触犯律法,这日子真是赛过神仙!

    此间乐,不思国也!

    但诸侯王们沉浸于富贵之中,却独将刘宠置于水深火热之中!

    眼见刘宠依旧坐于王位之上,使者眼眸之中亦掠过一抹寒意,忽然上前三步,与刘宠直直对视,肃声道:“请,陈王行礼听诏!”

    刘宠猛地一挥衣袖,将桌案上的那一方砚台摔落在地,墨汁四溅,冷声道:“寡人今日就坐在这儿听诏!”

    使者复向前进三步,看着眼前的道路,再扫过陈国的文武,目光最终定格在刘宠脸上,声音更厉道:“陈王,行礼听诏!”

    眼见使者从“恭请”到“请”,第三回连敬辞都不再使用,显然这位尚未加冠的使者是个刚直性子。

    但刘宠也不惯着他,而是拔出腰间长剑,寒光乍现,直指使者,怒喝道:“寡人偏不行礼,你待如何!尔要试试寡人的宝剑是否锋利吗!”

    殿内气氛骤然紧绷,群臣敛声屏息,目光在陈王刘宠与天子使者之间来回移动。

    作为有实无名的陈国相,骆俊静立一旁,并没有劝说自家大王息怒。

    毕竟事已至此,而值此时刻,些许怒火已然算不得什么了。

    天子意在逼陈王起兵,既然天子摆明了已经准备不留余地,准备捅破最后的这层窗户纸了,已无转圜余地了,那许多事情也不必再顾忌了。

    使者深吸了一口气,忽然微微躬下身子,将头颅微微低下,就在刘宠以为使者面对死亡的威胁而终要服软,正欲冷笑,却见他猛地从怀中掣出一柄匕首,再进三步,距离刘宠仅有五步之遥,断喝道:“大王可知,匹夫一怒,当血溅五步!”

    刘宠一惊,举剑相对,看向随时准备将最后的这五步之遥进一步缩短的使者。

    哪怕身后是十余名手持刀兵的卫士,但这瘦弱的年轻人眼中,此刻竟流露着骇人的杀意。

    曾在战场上手刃过黄巾贼,亦曾亲自出城剿匪的他,看得出这使者已然心怀死志。

    尽管刘宠勇猛过人,但面对这不怕死的年轻人,却在这他的眼中看到了决绝的杀意。

    那是一种不顾生死、只求一击的凛冽之势!

    他握剑的手微微一顿,与之对视着,不知怎地心中竟生出了几分畏惧。

    若是举兵与天子一战,也许还有几分胜算,但若是被这使者血溅于此,那就成了天下人的笑话!

    刘宠长呼一口气,终是收剑入鞘,咬着牙,向使者手中的天子诏书俯身行了一礼,声音几乎是从牙缝中挤出,道:“请,天使宣读诏书!”

    使者也没有再做出为难之举,将匕首揣入袖中,展开诏书,朗声道:“秋日肃霜,追远敬诚。今宗庙秋尝之礼将行,朕承天命,奉粢盛以祀列祖。惟王宗室屏藩,敦厚懿德,宜与朕共襄盛典,以笃亲亲之道。

    命有司备驾迎候,其速整行装,驰传诣阙,毋有迟留。”

    “寡人有疾,病不能行,请使者代寡人如此回复天子。”

    刘宠摆了摆手,漠然回道,而这封诏书内容果如他所料,是命他即刻入京参加祭祀列祖列宗的秋祭,他也依旧用老一套借口回复。

    最初他还会装病卧榻,涂抹涂粉以让脸色显得苍白,躺在榻上裹着被子有气无力地回复使者。

    但如今,天子摆明了是在借着这件事找借口准备收拾他,既然都准备撕破脸皮了,还有什么好掩饰和忌惮的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