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陈嘉诚终于逮住机会插话进来: “其实啊,后来电科集团的工程师提到,我们能解决电磁干扰的问题,多亏了许工您的点拨。” “我的点拨?”许宁对这突如其来的恭维有些措手不及。 “没错。” 陈嘉诚肯定地点点头:“14所的一位郭姓工程师说,他们从您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获得了灵感。 根据那个思路,他们在歼8c的1472雷达上加入了一种新的抗干扰模式。 虽然这样做稍微影响了雷达的刷新率和探测距离,但却成功避开了敌方的欺骗性干扰。之后,我们用霹雳11导弹击落了一架米格25。” 他边说边用手比划着,仿佛在重现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事后,我们还与巴铁空军合作,在坠机现场找到了飞行员和飞机残骸。” 郑良群见状赶紧补充道:“最重要的是,我们把那个关键的电子战吊舱秘密带回国内,交给相关部门研究。 至于能否仿制出来,就看他们的本事了。不过,我们都希望有一天能拥有类似的装备。” 听到这里,许宁明白了——这个强大的电子战吊舱才刚开始被研究,意味着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现在是哪家单位负责这个项目呢?” 他好奇地问道,心里想着如果是在航空工业内部的话会方便很多,否则可能需要通过丁志恒的帮助才能接触到相关人士。 “当然是我们电科集团啦。”一个年轻的声音突然响起。 许宁转头一看,只见一位戴着眼镜,看起来不像传统工程师的年轻人正向他们走来。 “您好,我是郭林科,来自电科14所。” 两人礼貌地握了握手。 “容积卡尔曼滤波法的创始人之一竟然在这里。” 郭林科说道:“您的研究对我们这次克服雷达干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真的非常感谢。” “这是学术交流应该做的。” 许宁谦虚回应,但他的心思已经转向了另一个问题:“关于运回来的那个电子战吊舱,我是否有机会……” 郭林科没等对方开口,便已猜透其意,抢先一步说道: “您当然能加入,事实上,即便今天没能碰面,我们也打算邀请你们两位参与项目。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