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监控中的死角-《亡者之影》
第(2/3)页
与此同时,李伟对医院的网络系统进行了排查,希望能找到凶手入侵监控和医疗设备的线索。他发现医院的网络在患者死亡时间段有异常的流量波动,这些流量都指向了一个匿名的IP地址。但当他试图追踪这个IP地址时,却发现它经过了多层代理和加密,根本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
“这凶手太狡猾了,每一步都做得滴水不漏。”李伟咬牙切齿地说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挫败,以往的刑侦经验在这起案件中似乎都派不上用场。但他也清楚,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慌乱,必须冷静思考。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调查方向,意识到不能仅仅依赖传统的刑侦手段,必须跟上凶手的科技步伐。
经过赵铭连续几个小时的努力,监控录像的原始数据终于恢复了一部分。李伟、王晨和赵铭迫不及待地查看数据,然而,结果却让他们大吃一惊。恢复的数据显示,在患者死亡的时间段里,病房里确实没有人进入,但却出现了一些奇怪的光影。这些光影模糊不清,形状怪异,像是有人故意用特殊设备干扰拍摄,让人无法看清到底是什么。
“这是什么东西?难道是凶手使用了某种我们不知道的高科技设备?”李伟疑惑地问道。
王晨仔细观察着这些光影,试图从心理学角度解读。“从这些光影的移动方式来看,不像是自然现象。凶手这么做,可能是想进一步混淆我们的视线,让我们陷入恐慌和迷茫。这背后反映出凶手对我们调查的预判,他很享受这种掌控全局、玩弄我们于股掌之间的感觉。”
就在大家陷入困惑时,张浩那边也有了新发现。他在对死者的进一步解剖中,发现死者的大脑神经组织有一些细微的异常。这些异常与普通的二氧化碳中毒导致的症状有所不同,更像是受到了某种特殊刺激。张浩意识到,凶手使用的手段可能比他们想象的更加复杂,不仅仅是篡改呼吸机参数那么简单。
“这些死者的大脑神经变化很奇怪,我怀疑凶手在释放二氧化碳的同时,还使用了其他方法干扰患者的神经系统。也许这就是他选择植物人作为目标的原因,植物人身体机能脆弱,更容易受到这种复合手段的影响。”张浩说道。
李伟沉思片刻后,说道:“我们不能再被动地跟着凶手的节奏走了。从现在起,我们把调查范围扩大到医院的所有区域,包括员工宿舍、仓库、实验室等,看看能不能找到与凶手有关的线索。王晨,你继续关注医护人员的心理动态,尤其是那个陈峰;张浩,你深入研究死者的身体数据,看看能不能找到凶手作案手法的关键线索;我来负责协调各方,跟进网络调查的进展。”
在对医院进行全面排查的过程中,李伟逐渐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他不再像以前那样独断专行,而是充分听取张浩和王晨的意见,根据他们的专业判断来调整调查方向。他学会了在复杂的情况下保持冷静,分析各种线索之间的关联,整合团队的力量。
王晨在与医护人员的接触中,对人性的复杂有了更深的认识。他看到了医护人员们在面对案件时的不同反应,有的是真心担忧患者,有的则是害怕惹祸上身,而像陈峰这样的人,他的冷漠和可疑态度让王晨思考,在医疗这个救死扶伤的行业里,为何会出现这样对生命漠视的人。这起案件让他明白,人性并非非黑即白,在看似平静的表象下,可能隐藏着各种复杂的情感和动机。
张浩则在解剖工作中,不断挑战自己的专业极限。他查阅大量资料,与其他法医专家交流,试图弄清楚死者大脑神经异常的原因。他不再满足于表面的尸检结果,而是深入研究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希望能从复杂的生理数据中找到凶手的作案痕迹。他逐渐从一个单纯的法医,成长为一个能将法医学与案件整体调查相结合的关键人物。
随着调查的深入,医院里的紧张气氛愈发浓烈。患者家属们的情绪也越来越激动,他们不断向医院施压,要求尽快找出凶手。李伟和他的团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他们没有放弃。他们知道,每一个新发现都可能是解开案件谜团的关键,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在不断成长,逐渐适应这起复杂案件带来的挑战。然而,就在他们以为即将找到突破口的时候,又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