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婉儿,拿着朕的令牌,从‘百骑’里挑几个人,去库房里取黄金来。” 上官婉儿恭敬道:“是,陛下。” 在场众人一振,足足两百斤黄金,也只有皇帝能立刻能拿出来了。 其余的帝国重臣,皇族勋贵纵然是有这么多的黄金,那也是不能光明正大的拿出来。 有些东西不拿出来,都好说。 拿出来,就不好说了。 一炷香后。 上官婉儿带着两个装备精良,举手投足间颇为精悍的士兵走了进来。 这两个士兵抬着一个沉重的箱子,将其放在殿中。 盒子打开,里面放着黄灿灿的金砖。 殿内众人的目光落在这黄金上,面面相觑。 这笔钱可真不是一个小数目。 皇帝这回,可谓是大手笔。 赞悉若等吐蕃使者面色复杂的看着这些士兵将金砖叠放在一起,用绳子缠住。 为了方便入水,便是这些金子都特地选大块的金砖。 殿内众人目光紧紧盯着。 几人合力将捆起来的金砖放到木桶之中,完全浸没,大量的水溢出。 杨易挥了挥手,那几个士兵便又将金砖提起,待到水沥干,再放到一边。 旋即,两位两尊佛像也如法炮制,纷纷放入水中。 杨易似笑非笑的瞥了一眼赞悉若,心里嘀咕起来。 ρ=m/V,这些公式好在他毕了业也没有还给老师,仍然记得。 这两尊佛像,看似几乎一样大小,实则只要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因其密度不同,赝品和真品的体积就一定有差别。 也许这种体积的差别并非肉眼能察觉,但是浸入水中,水溢出,再看水位,便一目了然了。 估计这赞悉若怕是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了。 片刻之后。 两尊金身佛像提起,其中左侧的木桶水位低于旁边两个木桶一小截。 而中间的木桶和右侧的木桶,正是一个放黄金,一个放另一尊佛像的,这两个木桶水位相差无几。 杨易微微一笑,迎着众人的目光,指着左侧的金身佛像。 “此为赝品。” 众人呼吸一滞,目光火热的盯着那赝品。 赞悉若眉头紧皱,心里咯噔一声。 他自然知道哪个是赝品,正因为知道,所以才如此震撼。 这叫杨家令的家伙说的法子,居然真的有用。 李治的目光落在杨易所指的赝品,心头一震。 杨易不等众人反应,又朝李治和武皇后道。 “微臣斗胆请二圣准许,将此赝品,投入火炉之中锻烧......” “真金不怕火炼,一烧便知。” 李治有些犹豫起来。 虽然刚刚杨易的种种试验都验证了他的说法,但是真要到将此物投入火炉中煅烧,他又有些迟疑了。 万一杨易判断失误了呢。 这黄金都在这,也不怕丢。 只是这佛像可是珍品,煅烧了可就毁了。 而且,一旦烧错了,不仅大唐面子没了,还要激化和吐蕃的矛盾。 多年夫妻,武皇后怎会不了解李治,自然是看出了他的犹豫。 武皇后凤眉挑起,平静道。 “陛下,区区一尊佛像,何以能担上两国纷争的罪名?” 李治瞬间明悟过来,他旋即道。 “便如杨卿所言。” 片刻之后。 这尊被指为赝品的佛像,便被请到锻炉中煅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