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好……好大。” 这便是诺艾尔见识了男人的世界后,发出的第一声感想。 此时呈现在二人面前的,是一个高达20米的红色机甲。 又有哪个男人能拒绝巨大机器人呢? 这里是位于邦多利姆东南方向的,泰拉联邦的军事基地。 这座军事基地相当于联邦在邦多利姆内的租界,距离岛屿本土大概有500米左右的距离,四周被高大的围墙环绕。 而在对外开放的观光区内,有着以联邦的第13号魔导机兵为原型建造的等比例模型。 在七神混战时期,为了弥补高端战力不足的缺陷,泰拉联邦曾倾尽全国之力,前后开发出了13台被称为“魔导机兵”的巨大人形魔导机甲。 13台机兵分别守卫着联邦的不同辖区,这一防御体系也被称为“十三机兵防卫圈”。 机兵在全功率运转时,能发挥出与60级强者相媲美的战力,并且防御力和输出量也要远超人体。 300年前的圣战初期,魔族在占领了八岛之国后,便以此为跳板对联邦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渡海作战,但最终被联邦的机兵给打退,之后魔族便把精力全部放到了陆地方向的进攻上。 这也使得联邦在250年前,北大陆几乎完全沦陷之际,一度成为了人类阵营的扛把子,直到初代勇者的出现。 在魔族这一共同敌人的威胁,以及初代勇者的领导下,残存的人类势力签订了共同抵抗魔族的盟约,最终在收复失地的过程中形成了今天的世界格局。 根据当初的盟约,人类阵营中9位70级的代行者,其力量要受到严格的约束,不能主动伤害人类同胞。 而机兵的使用同样有着各种条件的限制,这也是教国能容忍联邦把这种战略级兵器放在自己家门口的原因。 时至今日,位于大陆南部的泰拉联邦本土一共有10个辖区,而迷宫都市以及邦多利姆的租界区这片孤悬海外的飞地通常被称作11区。 除去保卫首都的三台机兵,其余每个辖区各有一台,镇守11区的便是这台13号机兵。 机兵以暗红色为基调,整体的轮廓显得十分硬朗,头部有着独眼传感器和一个尖尖的角,肩部雕刻着泰拉联邦的金色双头鹰国旗,胸甲内装配着巨大的魔导核心。 当然这只是一个供游客参观的超大型手办,一些原机上的细节是没办法展现的。 作为圣战末期才被生产出来的最新机,13号机兵特化了机动性,其速度是其它机兵的三倍,再加上红色的涂装,使其获得了一个称号——赤色彗星。 而在机兵模型的旁边,还有一个人类的雕像。 雕像上那个留着干练的金色短发,看上去英姿飒爽的男子,便是赤色彗星的驾驶员,泰拉联邦第11总督——夏尔·莱因哈特。 四月份的终焉之战时,人类联军中来自泰拉联邦的部队便是由这位夏尔总督率领的。 只不过他到最后也只是驾驶着机兵远远地朝着魔王城开了两炮,意思一下之后就迅速撤离了,并没有和弗雷正式交过手。 由于迷宫都市的主权要到明年末才会被正式交还给教国,所以严格来讲他才是迷宫都市名义上的最高领导者。 而这座军事基地在最初就是打着从魔族手里保护迷宫都市安全的旗号建立的。 根据新闻,夏尔总督连同他的机兵已经在一周前返回了联邦本土参加总督会议,预计要到风翎祭典结束后才能赶回来。 也就是说,邦多利姆的最强战力目前并不在岛上。 弗雷之所以会来到军事基地,除了想要近距离观赏机兵模型以外,也是为了确认联邦部署在邦多利姆的军事力量究竟是什么水平。 基地内的士兵大多也就10级左右,连20级的都很少,30级以上的更是一个都没有看到。 虽说这些士兵手里都装备着魔导枪,如果一齐射击的话,杀伤力足以威胁到30级以下的非赐福者,再加上基地里还有一些重型魔导装备,战斗力是有保障的,但总体上还是显得有些空虚。 就在弗雷观察着基地的防备情况时,现场的观光客之中出现了一阵骚动。 只见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年大叔突然在肩上挂上了绶带,然后拿出了魔导扩音器,开始发表演讲。 “大家都看到了吗?这台机兵的模型,便是泰拉联邦在展示自己的暴力,这座军事基地,就是联邦对邦多利姆进行奴役的最好证明!” “邦多利姆,不是联邦的附庸,而是属于全岛居民的……” 之后大叔发表了一连串对于联邦的批判,并表明了自己的目的。 “为了邦多利姆的未来,如果大家和我有一样的想法,请务必在明年的大选中为我投票!” 然而面对他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言辞,除了一些外来的游客感到不知所措以外,无论是本地的居民还是基地里的士兵都没什么特别的反应。 根据弗雷了解到的情报,明年五月邦多利姆将举行新的市长选举,如今岛内各个派系的代表都在积极地为自己拉票,对于这种政治演讲,本地人已经见怪不怪了。 作为名义上的中立地区,邦多利姆的市长以及市议员都是以全民公投的形式选出来的,泰拉联邦并不会直接干涉。 最近这些年,特别是战胜了魔族之后,岛内一些谋求独立,反对联邦驻军的声音开始兴起,这个大叔就是其中之一。 但在娱乐至上的音乐之都,民众大部分都不怎么关心政治,大家只会觉得大叔挡着他们看机器人模型了。 按照往年的经验,谁能当选主要还是看竞选团队的财力和背景,看谁的宣传力度大,谁的承诺能让民众相信。 而如果有市长在上台后真的敢和联邦撕破脸,那等待他的大概率是背后中7枪,鉴定为自杀。 根据民调,目前胜选概率最大的,是受到联邦支持的老市长,其次则是背后有着哈耶克财团站台的一位房地产商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