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然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 今秦法过于严苛,有“轻罪重刑”“连坐苛法”之弊端。 若待新归之六国百姓,皆以重法绳之,恐天下不安。” 陈宏点了点头,扶苏对秦法的看法还是比较客观的。 不仅看到了秦法的好处和重要作用,也看到了它的弊端和局限性。 “那公子以为该当如何?” 扶苏沉默,皱眉思考着,这个问题他其实想过无数次了,所以只是沉吟片刻,便给出了答案。 “治国需“礼法并用”,导之以德,齐之以礼。” 陈宏满意点头,在扶苏身上,他看到了改良秦法的一丝希望。 扶苏仁厚,又不是对法家全盘否定,刚好可以中和一下过于极端的法家和苛刻的秦律。 “敢问公子,你认为秦法有何缺陷,应当如何改之?” 陈宏微微一笑,这扶苏是在考自己啊。 这是想看看自己是不是人才吗? “哈哈,凡律法之属,无非两方面,一曰制定,二曰执行。” “从制定上看,吾窃以为秦律有三大弊端。” “哦?哪三大弊端?” 扶苏似乎很感兴趣,眼神灼灼地看着陈宏。 就连如同铁人一样的蒙恬也来了兴趣,看向陈宏。 周围的人不知何时已经停下对易小川的毒打,悄悄竖起了耳朵。 “一曰:轻罪重罚,连坐峻法。” “秦律以“轻罪重刑”为原则,导致在许多小罪上处罚过重。 如偷摘他人桑叶价值不足一钱(相当于几片叶子),即判罚徭役30天; 偷牛者脸上刺字并罚为“城旦舂”(筑城或舂米的苦役)。”【摘自《睡虎地秦简》记载。】 “吾以为,类似这些小罪的惩罚不宜过重,应当辅以礼教,以道德约束。 从根本上教化万民,减少小型犯罪事件的发生次数。” 扶苏点点头,这和他的理念不谋而合,看向陈宏的目光顿时亲切了许多。 在大秦朝堂,他的理念一直不被皇帝和众臣所接纳。 这一下,就有一种理念被别人认同的“知己感”。 周围的酒客、豪侠、小民们也都认同地点了点头。 他们天生爱自由,而小罪看似小,实则发生概率反而最大,也最贴合百姓生活。 因为普通百姓可能经常糊里糊涂就犯了小罪,遭到惩罚。 这让他们的感受更加深刻。 陈宏主张减小对轻罪的惩罚力度,自然能得到他们的共鸣和认可。 “大秦推行“什伍连坐”,一户犯罪,邻里不告发则同罪,五户、十户的连坐。 当年商鞅变法时规定“不告奸者腰斩”,导致人人自危,邻里信任崩塌,彼此提防。” “最关键的是,连坐制度使得刑徒数量剧增。 很多本没有犯罪的五户、十户人家,因为邻里出了一个犯罪的,就全家连坐,通通惩罚,糊里糊涂成了刑徒。 甚至有害怕没有告发导致连坐的,干脆一见谁可疑,就立马告发,撇清责任。 导致诬告之风盛行,案件繁多,刑徒数量更多。 赭衣塞路,囹圄成市。 这些被无辜牵连的连坐刑徒,你若问他们心里对大秦有没有恨意? 我想多多少少是有的。 这无疑是在给大秦制造大批量的敌对群体,而且还是源源不断的,杀之不绝的群体。 只要连坐制度还在执行,刑徒的数量就会一直增加,源源不断。”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