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最后又开设盐场,挖掘井盐、矿盐、湖盐,用精盐提炼方法,让关中的老百姓能吃上便宜的杂质较少的粗盐,让贵族富商吃上雪白的精盐。 借此,嬴政获得了巨大的声望。 吕不韦势力自然也不是傻子,仗着把控朝政势力,硬生生插了一脚,也混上了点功绩名声。 这就是权力。 在权力面前,技术屁也不是。 没有权力,弄出再好的技术,也会成为他人的功绩和利益,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就是为什么华夏很难形成成熟的技术创新培养奖励体系的原因。 几乎所有的技术创新,都来自于国家竞争、战争催化等等迫不得已的原因。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去创新技术。 特别是儒家独掌大权之后,在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彻底废掉了技术这条路的前途,封死了上限。 好在此刻还是战国,诸国竞争,对于技术创新非常重视。 特别是秦国,好的匠人发明出能提升国力的重要器物,甚至能给予爵位。 而嬴政又是秦国的王,没人敢黑掉他的功绩。 就算吕不韦,也只敢掺上一脚,分一杯羹,分润一些功绩和声望罢了。 说到底,吕不韦就算再怎么权倾朝野,这秦国的王永远只能是姓嬴的。 百姓只认姓嬴的王室,贵族也只认嬴姓血脉。 所以,当嬴政真的把这些都搞出来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嬴政这个王的声望越来越高。 就在吕不韦有些焦躁的时候,嬴政动作不停。 他直接丢出了高产水稻、小麦、玉米、土豆、番薯这个王炸。 当百姓得知这些作物的产量的时候,彻底引爆了民间舆论。 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怀疑这是假消息,根本不可能。 很多读书人分裂成两派,争论不休。 所有人都期望着这是真的,所有人也都害怕这是假的,空欢喜一场。 唯独吕不韦的势力惴惴不安。 所有人都在等着那片所谓实验田成熟收获的一天。 吕不韦的门客甚至提出要派人偷偷毁掉田里那些幼苗,以绝后患。 但被吕不韦训斥了一顿,他显然没有那么傻。 不说那些田地,已经被军队接管,他根本插不进去手。 就算他能绕过重兵保护,毁掉幼苗,现在也晚了。 因为嬴政已经提前放出消息,引起舆论,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件事。 此时,要是有人敢毁掉这些幼苗,就坐视了它们的产量确实很恐怖,就算有夸张成分,也一定比现在农作物产量高。 否则为什么有人会刻意去毁掉呢? 到时候,肯定不乏有聪明人会联想到是他干的。 到时候,他就要成为军队、贵族、百姓所有人的公敌了。 在这种关系到所有人利益,甚至关系到千秋万世的大事面前。 根本不需要证据,只要有怀疑,他吕不韦一定会死得很惨。 吕不韦遣散众门客,在书房里唉声叹气,“大王的手段,真是高啊。” “大王长大了呀。” “到底是谁,给了大王这些国之利器的?” 这时,一个阴森的声音响起。 “是秦王的师父,他的名字。 叫‘陈宏’。” 黑暗的阴影中,一个诡异的人影出现。 吕不韦没有丝毫意外,看向那人的背影。 “你们知道那个陈宏的来历吗?” 那人沉默了一下,方才回答: “不知道?” “哦?”吕不韦显得有些意外,“还有你们罗网不知道的事情?” “天罗地网,无孔不入。没有人能逃脱这张网。 我们之所以不知道,是因为他是一个没有过去的人。” “没有过去的人?”吕不韦挑了挑眉,有些不屑,“只要是人,都有过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