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指挥官,这是大湾港和船厂的改进和扩建方案。” 一回到船厂,唐文就看到了唐一交过来的设计图。 这主要是针对以后造船厂和港口的改进,主要分三个部分: 因为港口靠山,第一项工作是在港口周围的薄弱点新建铁丝网围墙,除了预留的公路进出口以外禁止其他方向进入; 第二项则是针对泊位,在每个泊位上建设巨型钢棚,足以将战舰很好的遮蔽起来,花的时间少也用不了多少银币,船厂自己就能制造超大钢棚; 第三项则是长期工程,唐文买下了大湾到船厂之间所有的地盘,考虑到以后扩建,先在周围建好围墙划地; 同时他还专门挑了一块较为平整且远离山丘的地方,准备建设一条1000米长的跑道,供航母上的飞机使用。 由于仅仅是供螺旋桨飞机起降,这条跑道标准比村道都高不了多少。 航母目标太大用起来不太方便,但飞机嘛……尤其是二战的爷爷辈老飞机,操作起来就容易多了。 大不了说是航空爱好者,蜀黍也不会管太宽。 这份计划花的银币和钱都不算多,唐文很痛快地同意了。 尤其是第三点优先级被他刻意提高,有飞机是真的酷。 哪怕航母开不出去,航母上的B25和SBD轰炸机都有2000公里以上航程,F4F战斗机航程也有1200公里,足以覆盖大半部分海域。 以后出海钓鱼,看到鲨鱼直接Call空中支援,然后一个SBD5中队就来扔下一堆炸弹,他就可以等着捞鱼了。 当然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协助捞钢。 随着钢铁资源和银币的充裕,造船厂马上就能建造吨位更大、设施更加齐全的打捞船。 而经过唐一的总结,其实周边最好捞沉船的地方在宝岛和吕宋周围海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联合舰队和盟军舰队在这些地方展开过无数场战斗,期间发生了大量海军战役。 这包括了堪称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莱特湾海战,就发生在吕宋中段海域。 这场海战中双方投入船舰总吨位超过两百万吨,有约35艘航空母舰、21艘战列舰、170艘驱逐舰与近两万架军用飞机参与了战斗。 大战中光主力航母和战列舰就沉了快十条,驱逐舰、护航航母、补给船等更是数不胜数。 西太平洋发生了太多海战,而且记录也非常完善,比起近海那些小规模战斗好找多了。 仅仅是唐一估测最容易打捞的军舰吨位,加起来就有50万吨以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