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兰德智库。 汤姆的小组加入了一位很特别的客人: 堀川直,大和号设计团队之一,当然那时候他还很年轻,后来还曾参与了信浓号的改装和建造工作。 掘川老登现在已经87岁,战后被儿女带到老米颐养天年,情报局找专家的时候看到他的名字,就把海滩边晒太阳的堀川直请了过来。 本身就矮的堀川直因为年龄看上去就像个瘦弱的侏儒,但当他看到航拍的001战列舰影像资料,浑浊的眼睛里射出两道精光。 “这,这就是大和,我不会认错。” 情报官弗莱迪站在一旁,皱眉问道: “我的意思是这条战列舰和历史上的大和有多少关系?是仅仅参考了外形,还是从内到外近乎仿制了大和?” “当然是仿制!” 堀川直不容置疑地说: “战舰的外形和内部设计是息息相关的,动力系统的布局决定了烟道,舰形意味着稳定性和航速设计,每一项你看到的数据都有着精准的目的,不会随意采用。 大和舰体的每一处角度,吃水我都记在心中,我绝不会认错,他们的设计者至少得到了相当一部分原始设计资料,或者是当时参与过的专家协助。 如果仅仅是通过外形资料,是复原不到这个地步的。” 弗莱迪看向纽波斯特造船厂的马特·马尔赫林,后者也赞同道: “是的,上层建筑可以随意改变,但烟囱位置、重心、舰形是无法隐匿的,001战列舰至少借鉴了一部分大和的船体技术。” “可是这样一条战列舰有什么意义?甚至它保留了主炮!” 弗莱迪有些恼火,这样一条战舰的造价不会比瓦良格号更低,东大有制造七万吨战列舰的能力,其实努努力就能造相同吨位的大型航母。 小航母、大战列舰,这种违背常理的选择背后是什么? 耗费至少几十亿元,攻克未掌握的装甲技术和大口径火炮技术、大功率蒸汽轮机、就为了造一条50年前就被航母淘汰的战列舰? 不不,这其中必然有阴谋。 他绝不小瞧对手,不相信对面都是一群梦想着舰炮对轰的傻瓜,这其中一定有阴谋。 然而就连大和的造船设计师都如此笃定,报告就难写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