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弗恩一个人坐在舱室里,撰写着报告: “我们最开始认为是掠海导弹,最后的目击者记录和残骸打捞否定了这个想法,实际上都是最疯狂而不怕死的飞行员。 他们的飞机比一架塞斯纳还要简陋,除了骨架只有一层薄薄的蒙皮,仅有胳膊宽的骨架上全是大大小小的孔洞……” 昨天夜里的战斗结果是: - 第一批次15架敌机,舰队发射68枚“标准”系列导弹,击落8架,命中率23.5%(2枚拦截1架),两架EA6B击落4架,米切尔号近防炮干掉1架,2架突袭成功;- 第二批次15架敌机,舰队发射46枚“标准”系列导弹,击落5架,命中率21.7%(两枚拦截1架),6架F18C用导弹击落9架,用机炮击落1架; 仅有第一批敌机取得了13%的成功率,第二批次全军覆没。 己方损失: - 摩里森号舰艏损伤破开大洞,但好在位于水线上,修补后仍能战斗,不影响主要战力。 - 艾斯托辛号舰桥起火,但主体结构无碍,6名人员受伤,1人重伤但已经脱离危险,部分雷达和电子系统受损,修复起来有些麻烦。 那几枚红外导弹造成的损伤反而可以忽略不计,对战舰来说连擦点皮都算不上。 事后论断:只要企业号升空舰载机就能全面压制脆弱的敌机,低空突防战术对强大的舰载机联队无用。 然而损失很轻微,问题很严重: 第一,他们确定这是有人操控的“蚊蚋”战机,是带英设计的飞机; 第二,打捞到的导弹残骸经航母上的老士官辨认,是早期型AIM-9“响尾蛇”; 第三,这些汉斯精英飞行员技术精湛到可怕。 企业号上最精锐的第五联队F14飞行员描述了5米飞行的难度: “在那个不可能的高度,海水不是在下方而是在上方,肉眼视角无法辨认高度,低到高度计都来不及反应。 如果有疯子能在夜晚凭借肉眼以5米高度超低空连续奔袭600公里,那他应该是只白头海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