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转型-《美利坚往事1988》


    第(1/3)页

    按照以往的规律,比特公司每个季度的营收大概在8~10亿美元之间,税后利润率23%上下浮动。

    毕竟是道琼斯指数的成分股,身为行业中屈指可数的巨头,比特的财报数据一向不错。

    但不错归不错,随着在行业中沉淀的时间越来越长,比特的增长也渐渐放缓。

    这是任何一个跨国型公司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面临的局面。

    行业内用“诺威格定理”这一术语,来诠释了企业发展的增长规律。

    它的大概意思就是当一个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后,就无法再使市场占有率翻番了。

    这几乎是任何人都懂的大白话,但是却道出了许多跨国公司兴衰的根源。

    和人一样,一個公司也有成长的青少年期、稳定的中年期和衰退的老年期。

    当一个公司刚刚兴起时,它很有朝气,又有领先的技术,市场占有率却很小。

    这时候整个世界对它来讲几乎是无限大,它只要干好自己的事,就能不断占领市场。

    然后就会以几何级指数成长,根本不用担心成长的空间的问题。

    比特公司也曾经历过这样的好光景,在90年~94年之间,它的办公应用软件市场每年都能保证40%的增长速度。

    但是当比特占领了办公软件市场超过60%的份额后,它的成长就受制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而渐渐放缓。

    这时候即使比特公司继续在办公领域深耕或推陈出新,它也很难再继续吃下剩余的市场。

    因为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能活下来的公司,必然有着自己的绝活。

    它们所占的市场份额可能比不上比特,但这一“绝活”却能保证它们拥有最低限度的市场。

    然而对比特公司而言,它必须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才能超越华尔街的预期。

    否则随着业务发展到了上限,比特的成长也会进入瓶颈期。

    这时候别说增长了,它接下来的首要任务是维持自己的基本盘,并打败一个又一个前仆后继的挑战者。

    但很少有公司能成为行业的常青树,大多数都是达到巅峰后慢慢衰退。

    技术总是在不断变革,当有颠覆性的事物出现时,后来者就会挑战以前的巨头。

    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谁能保证自己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呢?

    华尔街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当一个企业进入瓶颈期后,他们就会期待后者找到新的增长点。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抱歉,资本会毫不犹豫的抛弃你。

    接下来的局面就是华尔街调低你的股票评级,股市应声而下,进入漫长的跌跌不休期。

    更要命的是和传统工业不一样,一个科技公司非常容易早熟,可能用不了几年就成长到饱和状态。

    比特公司虽然还没有进入瓶颈期,但是可以预见,几年之后它就必须考虑无数巨头型公司面临过的问题——扩展或者转型。

    扩展是指在原有业务基础上进行横向发展,例如比特从办公软件扩展到为企业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这就是一种“扩展”。

    微软从操作系统windows扩展到应用软件office,这也是一种“扩展”。

    但是当扩展也趋于饱和时,他们就不得不考虑另外一种突破瓶颈的方法——转型。

    对于在一个在全球某一领域占主导地位的公司来讲,如果不能较早地预见到市场的饱和性是很危险的。

    迪恩很早就遇到了这种情况,然后他提前两年就成立了消费者事业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