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烈度上升-《美利坚往事1988》
第(2/3)页
95年的整个秋天,盖茨都在研究和网景的战略竞争。
经过了内部高层的多次会议,微软这里总结出了两项战略性的决策。
第一,依靠自有团队的程序开发能力,以极快的速度开发浏览器,并紧跟网景浏览器的新功能。
第二,盖茨决定给予开发团队充足的资金来保障这一决策的实施。
他希望将浏览器的开发竞争,演变成一种竞赛,然后以此拖垮网景公司。
简而言之就是在短期内,微软对编程时间和人员的投入,远远超出它能在短期内所能获得的利润。
这是一种不计成本的开发竞赛,也是微软的常用战术。
它曾用这一招拖垮过文字软件处理公司,micropro和wordperfect。
前者被比特收购,后者被nevoll公司收购。
就连规模已经尚可的莲花公司都经不起这种折腾,在今年它被ibm在股市上发起了强制收购。
是的,现在的莲花已经是ibm业务的一部分。
而微软能三两下收拾这几家公司,除了财力上的差距外,另外一点就是占了操作系统的优势。
身为office的竞争对手,微软给这几家公司的系统开发包,一直等到windows95发售前夕才送出。
也就是说微软新版的word和excel都制作好了,这几个对手才刚刚开始研发工作。
毫不夸张的说,战争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这就是微软,在竞争手段上面无所不用其极。
甚至盖茨此刻还十分后悔,当初不应该让网景轻易拿到windows95的开发包。
但现在已经太晚了,他们只能用开发竞赛来拖垮网景。
于是在上千人团队的不间断开发下,微软在十月份就推出了导航者2.0的测试版本。
这个时间距离它在8月份发布的1.0版本,仅仅只有两个月。
按照硅谷软件公司的正常规律,一大版本的更新周期至少是半年到一年。
但在微软不计成本的投入下,它被缩短了3~6倍。
好吧,网景那里也被微软更新迭代的速度吓到了。
他们意识到这次的对手,不再像马赛克那样不堪一击。
微软虽然前期表现很差,但在这样的投入下,后面就说不定了。
克拉克和安德森他们,试用了微软导航者的2.0测试版。
然后没过几分钟就开始破口大骂,微软几乎照搬了网景浏览器的功能。
在2.0版本中,导航者也开始支持各种视频播放,以及网页邮箱功能。
这几乎和当初探索者2.0走的步子一模一样,微软把它学了个十足十。
另外最让克拉克他们意外以及义愤填膺的是,微软的导航者浏览器也开始支持javascript语言。
是的,厚颜无耻的微软用网景公司的技术,来编写浏览器功能,然后再回过头来和网景竞争。
说好的要开发自己的编程语言的呢?微软曾公开表示过要这样做。
结果,就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