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辩论-《一人之下的儒修》
            
            
            
                
    第(2/3)页
    但最后取得却是空白经书,直到有所“悟”,才得了真经。
    “修”很重要,但又没那么重要。
    可“修”的都是有具体目标的教条,而任何教条都无法使人达到究极解脱,无法得到“真经”。
    所以傅源又说:“真经,可悟不可修,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
    如果一个人“性”不够,就需要“修”,遵守前人制定的教条,在遵行的过程中,慢慢修正自己的“性”,这就是“以行制性”。
    而“性”足够的人,则是按照自己的“性”来制定教条,来认知自己的行动,这就是“以性施行”。
    马仙洪哂笑,道:“若真如此,岂非人人都是圣人?正因能觉悟者极少,所以我才会提出“有教无类”。”
    傅源反问道:“你教了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你并没有教,你只是在施舍!”
    马仙洪一指四周:“那这些人算什么?”
    傅源正色道:“只是破戒后的狼吞虎咽罢了!”
    马仙洪:“觉者由心制律,修者以律制心,所以我要求他们遵守我的规矩。”
    傅源:“规矩是礼,是道,有所为,必有所不为!”
    “……”
    ……
    人群中,张楚岚悄悄扯了扯王也的袖子,低声问道:“王道长,你知道他们在辩论什么吗?”
    王也看了他一眼,低声道:“每个人都有先天一炁,但不能说“先天一炁”就是人,马仙洪认为普通人在“求”先天一炁,所以他满足了别人的“求”,傅源说他不是“教”,而是施舍。
    傅源觉得,“先天一炁”在“知”,普通人需要的不是求“炁”,而是求“知”,他认为马仙洪直接施舍了“炁”,只会放纵人的欲望……这些人,此刻就是被欲望所支配。
    但是马仙洪又认为,如果人人都能求知得知,那岂不是人人都是圣人?所以他给予“炁”,有了“炁”,在按照他制定的教条规矩,在去得“知”。
    傅源又认为,既然制定了规矩,那就是“礼”,那么做事就必须有分寸……”
    张楚岚顿时觉得牙疼。
    冯宝宝嘟囔道:“真麻烦!还不如现在上去,叫上傅源,一起敲了马仙洪那个娃儿。”
    她的声音有些大,顿时引得周围不少人看了过来,目光警惕,敌视。
    黑管头疼,低声吼道:“张楚岚,管好你的天兵!”
    张楚岚也连忙拉住冯宝宝,不让她说话了。
    肖自在竖掌胸前,表情虔诚道:“有信无证者,虽不落恶果,却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得涅槃!”
    ……
    这场辩论持续了很久。
    双方从个体的人,辩论到社会,最后在回到个人。
    总之,马仙洪坚持认为“有”之后,才得“用”,也就是说,先让普通人成为异人,解决了“有无”的问题,在去讨论“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