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天意,降妖-《一人之下的儒修》


    第(2/3)页

    傅源口中诵读,猛然一剑刺入,火星四溅中,竟然硬生生将剑身刺入了石台中约莫四分之三的长度。

    青莲花也陡然收缩,内敛,汇聚于剑身与石台之间。

    一切异象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仿佛不曾出现过一般。

    长剑深深刺入石台,傅源握着剑柄,眼中的光辉渐渐暗淡,失神……

    ……

    耳边隐约传来人声,傅源回过神,却发现自己身处一片浓密的密林中。

    回首望去,断崖裂出一道狭长的山谷,而傅源此时就在山谷的入口处。

    “吼——”

    一声兽吼吸引了傅源的注意,就看到山谷外的不远处,树木倒塌,一片狼藉之地,有个老道士正立在那里,似乎在看山谷,又似乎在看傅源。

    老道士手中一柄拂尘,尘丝蔓延数丈,缠绕在一头老虎身上。

    那老虎身躯健硕,毛发油光水滑,挣扎间泥土飞溅,虎爪不小心碰到倒塌的树木,便如利刃般将树木一分为二。

    然而不论老虎如何挣扎,也始终无法挣脱拂尘的缠绕。

    傅源看看老虎,又看看老道,不知道他在看什么,想了想,正要试图上前搭话,就听到一阵脚步声。

    一个年轻的儒生从密林中钻出,腰间挎着长剑,脱口道:“好个大虫!这就是山下村民口中的山君吗?”

    老道士终于移开了目光,上下打量着年轻的儒生,开口道:“阁下也是听了传言,上山除妖的?”

    儒生拱手行礼,道:“在下姓王,名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人士。”

    傅源一愣,诧异的看向儒生。

    老道士也是如此,面色古怪,道:“莫不是曾作《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的王安石?”

    王安石道:“正是!不知道老神仙是?”

    老道士道:“贫道紫阳。”

    王安石一惊,脱口道:“张伯端?平叔先生?”

    老道士点头,道:“你认识我?”

    王安石有些尴尬,道:“我曾在台州游历过,听说台州曾有一府吏,精于刑法书算,后来因为一桩刑名案被……”

    老道士张伯端淡淡的道:“被贬谪岭南?枉你一身浩然气,这有何不可说的?”

    王安石笑了笑,道:“不曾想平叔先生由儒转道,于浩然气中精修一口先天一炁,如今竟精纯至斯,失敬失敬!”

    张伯端道:“看你之志,不在天道,此地不详,你还是尽快离去吧!”

    王安石的浩然气充斥周身,向外散发,却没有于天地沟通,明显他的“志向”跟天地无关,自然也无法行天地之法。

    因为人的性格不同,浩然气也是不同的。

    同样的至大至刚,但傅源的浩然气却带着一丝柔弱,因“柔”才能变化,因“弱”才能守中,因此傅源向外散发的浩然气自然而然的与天地相合。

    而王安石的浩然气,带着些许的板正,一板一眼,容不得半点出轨,可见他的性格也是如此。

    观气即观人。

    果然,王安石大声道:“不详?如何不详?区区山君,又能奈我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