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克己的本质-《一人之下的儒修》
            
            
            
                
    第(2/3)页
    “当官只是小欲望,若一个儒生的志向,仅仅在于当官,那他是走不远的。”
    文静女子笑着道:“人本就是欲望的产物,《道德经》第八章说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人就应该像水一样永远停在最低处,滋养万物而不争。
    但《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又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的目的,老子点到即止,但《中庸》却说透了,水低成海,人低成王。
    上善若水的深层次动机是为了成海,利万物只是成海过程中的举手之劳。无为而为,不争而争,不争是为了大争,是极致的欲望。
    而极致的欲望,蕴含着极高的不稳定能量,它还需要一个坚硬的外壳,这个外壳,就叫做“信念”,也叫做“持志”,儒家持志以养气,本就是一种极致的信念,这也是傅源为什么能兼修灵法的原因!”
    “原来是这样!”赵颖思索着,道:“傅源修儒,那他的极致欲望是什么?或者说,儒家需要立志,那他的“志”是什么?”
    文静女子沉吟着,道:“古代儒家的志向,不外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本质上“治国平天下”是王需要考虑的事,古代儒家的极致欲望,其实是当王。
    但在现代社会,这一点是完全不可能的,傅源不会不清楚,但他却能在这个年纪修身到这样的程度……他肯定有一个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的欲望,更大的“志”……是什么呢?”
    赵颖:“古代皇帝能让儒家达成志向,所以儒家忠君……傅源也是一样,找到他的“志”,便能让他为我们所用。现代社会,他能立下什么样的“志”呢?财富?美女?权利?”
    文静女子摇头,道:“太肤浅了,若是这种志向,他走不到这一步……所以我需要见一见他,谈一谈,也许就能找到了!”
    赵颖想了想,道:“行,我想办法让他来京城一趟……这事还要落在赵方旭身上,毕竟,他也是赵家人。”
    ……
    傅源怎么也没想到,他跟陈朵打算坐飞机去一锡林草原,却在飞机上,遇到了熟人,而且座位就靠在一起。
    “王也?”
    王也苦笑着道:“傅源,碧游村之后,有些日子没见了。”
    傅源带着陈朵在王也身边坐下,道:“你也是去锡林草原的?”
    王也没有说话,只是朝旁边看了一眼。
    隔了一条过道,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光头汉子,正目不转睛的盯着王也,口中道:“傅源先生,在下术字门陈金魁,见过傅先生。”
    “陈掌门,你好。”傅源回应,若有所思的打量着王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