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隔天正午,财神阁边上就多了一家朝廷设立的学府。 上面招纳各行各业的高手,例如厨师、女红、养殖、建筑,等等等等,包含了几乎民间所有技能。 只要来当师傅的,都算朝廷编制,吃皇粮,授五品官职,享受诸多优待,还有朝廷赐给的宅院。 一时间,门庭若市,满应天的人全在议论这事。 在以前,百姓想要学东西,都得托关系拜师,然后学上十年八年的,还得偷艺。 民间传授本领的师傅们,大多只是想找个长工而已,不可能将自己的真本事交给徒弟,否则,真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了。 但这个地方不允许,所有技能,都必须交给弟子,不然就是欺君犯上,会终身监禁。 很多高手是不愿意把自己看家本领交给旁人的,然而,该机构还有一条制约他们的规矩——凡是从这个学府出去的人,由朝廷提供工作场所,并且在开设店铺的时候,会作为官府的第一人选。 就是说,你不在这儿学习,不在这儿教学,那可能日后连雇主都找不到了。 有了诸多限定,该学府就是百姓求生的不二选择。 告示上写明,一年的学费才二两银子。 这么低的价格,人人都能学的起了。 “这是朝廷下的告示啊,不会有假。” “哎哟,那咱们也能学艺了呗?” “从这儿学出去,以后连生计都不用发愁了。” “真是皇恩浩荡啊,这可是破天荒的事!” 同一时间,老朱也得到这个消息,他乔装改扮,跑到学院大门外去瞧热闹。 这个举措,老朱看的惊叹不已。 因为在此之前,百姓想要出人头地,只有读书。 穷尽十年光阴,为的是科举入仕,光宗耀祖。 民间的技艺都被称为下九流。 朝廷这样做,便是抬高了民间各行各业,不存在只有读书才是真理的请可了。 连木匠都成了朝廷编制内的人。 如此做法,百姓岂能不高兴呢? 老朱心中装的最多的,就是国计民生。 然而,国计又是围绕着民生去转的。 “哈哈哈哈!好世孙,亏他想的出来,允熥真乃大才也。”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