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战斗篇 2-《枯荣界》
第(2/3)页
当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听到关于李炮英勇牺牲的汇报后,心情非常激动,说:“李炮真是一个高尚的人!坚贞的革命者!”四月下旬,敌人在伪《三江日报》上造谣说……“五军匪”的密营,有坚固的地下工事、碉堡……
五军三师的密营,敌人始终没有找到。
------------------------------------
我市第一张报纸
《东北红星壁报》诞生于我市兰棒山二路军密营,是我市的第一张报纸。
“锅盔山前皎洁雪地透红斑,应知将军经鏖战;宝石河头凄凉月夜对青流,岂料英雄殉节休。”
这是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含泪为在敌人狱中牺牲的五军三师师长张震华所写。
这幅充满血与泪、沉痛悼念烈士的挽联,真实记录、反映了当时东北抗联艰苦、悲壮的抗日斗争。《东北红星壁报》第二期登载了此联,现珍藏于北京中央档案馆,是《东北红星壁报》刊办五期仅存的一期,成为研究东北抗联历史的宝贵资料。
1940年,坚持吉东地区进行武装斗争的东北抗日联军,处于严重困难的低潮时期。为了加强对抗联战士的宣传和文化教育,振奋精神,鼓舞士气,5月29日,二路军总部召开党员大会,专门研究和讨论宣传工作和文化教育问题,决定充分利用“京石泉国际电台”的便利条件,创办《东北红星壁报》,并选举了以副总指挥赵尚志为主编,王春发、金京石、李俊、姜信泰等同志组成的报务委员会。(东北红星壁报》的创刊,开辟了东北抗联抗击日寇的第二战场。
《东北红星壁报》每期八个版面,腊纸刻版油印。报纸内容丰富,栏目齐全。《社论》、《国际要闻》、《昨日新闻》等栏目,及时报道世界时事政治,指点江山,论是论非;<中国抗日消息汇报》、《东北抗日战讯》、(东京特讯》、《民族英雄传记》栏目,迅速传递抗战军事信息,分析敌我形势,凭吊战斗英雄,激发高昂士气;《小说》、《诗歌》、《迷语》等栏目,积极反映抗联战天斗地、抗击日寇的乐观精神,活跃军营生活。主编赵尚志将军曾以“问之”为笔名,写过(纪念红色的五月)千字短文,《士野的诗歌》等文章。报纸全年共出五期。年底,总部转移时,报社委员会委员王春发牺牲,报具被损,壁报停刊。
《东北红星壁报》如一张陈年的底片映照下了那一段难忘的战争岁月,又如一场初春的喜雨滋润兰棒山生机盎然。
不同寻常的婚礼
1939年10月6日,这是东北抗联二路军总部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在这野果飘香、树叶蕃黄的深秋时节,从总部密营里传出了宏亮的歌声:
......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
红色大旗高高举起
飘扬山水间
中华民族反日战争
敌人心胆寒
不怕牺牲不怕死
抗日联合军
每次胜利是我们
这次游击凯旋归
强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全杀除
人民政府逞雄威
国土全收回
我们快乐
我们欢迎
同志们来庆祝
大家高唱凯旋歌
革命成功万万岁
......
这歌声是东北抗联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和女战士王一知在举行婚礼时唱的《国际歌》和《红旗歌》。起初是他们二人唱,后来战士们也跟着唱,歌声掌声欢笑声,一浪接一浪,发出了强烈的冲击波,在深山老峪里久久回荡。
周保中同志原名奚李源,字绍黄,云南省大理县湾桥村人,白族,生于1902年。他15岁时,抱着“富国强兵”的理想,虚报两岁,投军入伍,参加了“讨袁护法”的斗争。以后,进入云南讲武堂第17期工兵科学习。毕业后,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7月,在大革命激流中入党,并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党的组织委员。大革命失败后,周保中同志曾在中共中央军委领导下,秘密到浙江、湖南、河北及山东等地从事兵运和联络工作。1929年冬,中共中央派他去莫斯科“国际列宁学院”学习。
1931年党派他回上海工作。“九·一八”事变后,党中央又派他到满洲省委工作。他于1931年2月到了哈尔滨,担任中共满洲省委委员,军事运行部主席(即军委主席),亲自起草了“东北义勇军抗日救国游击运动提纲”“义勇军组织法”等。约半年后,中共满洲省委派他到抗日自卫军和救国军中担任党的领导工作,任绥宁反日同盟军军长、党委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席。他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建立各种抗日组织,有效地打击了敌人,提高了党的威信。1935年2月,他担任了东北抗联第五军军长、军党委书记。1936年底,他又担任第二路军总指挥。领导四军、五军、七军、八军、十军和救世军,此外一路军的第三师也经常和五军部队在一起战斗。部队活动在吉东地区和中东铁路、哈绥铁路两侧及松花江右岸、乌苏里江左岸等广大地区约三十余县。周保中在与敌人不屈不挠的斗争中,曾五次负伤,身体受到严重损伤。仅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他就曾三次负伤,有一次肠子被打出来了。当时,哪有医疗条件呀!连治外伤的药也没有,可是他不叫一声痛,硬是将肠子塞回腹部,敷上草药,用绑腿缠好,仍然坚持战斗和工作。他的模范行动,深深地鼓舞着广大的抗联战士。
王一知同志是黑龙江省依兰县人,生于1916年,1934年加入共青团,1935年入党。曾担任过依兰县中学女子班党支部委员,中共吉东省委秘书处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军部、第二路军总指挥部秘书。她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爱憎分明,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九·一八”事变后,她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满腔义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毅然参加了学生抗日救国运动。人党后,她率领广大爱国学生和妇女群众,更加奋不顾身地开展抗日活动。她积极地进行抗日宣传,组织反日会、救国会、发展党团组织。在工作中,她不避艰险,不辞劳苦,机智勇敢,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在日本侵略军疯狂“围剿”东北抗日军民的重要关头,党把她派到抗联第五军。在峰火连天的战场上,她率领五军女战士,在被服给养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常冒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与男同志一样行军作战,与日军进行了无数次英勇战斗。在二路军密营总指挥部,她更是无私无畏,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夜以继日地帮助周保中做了大量工作。
自1939年春开始,王一知和周保中在共同的抗日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他们一起同敌人同旋,向敌人冲锋,一起吃野菜、饮山泉,忍受酷暑严寒的考验,当深秋山里果实成熟,他们关系也成熟了。经过几个月的锻炼和考验,培植了深厚的情感。当王一知大胆地向周保中坦露压抑内心许久的爱慕时,周保中笑着问她:“日寇到处张贴布告、散发传单捉拿我,并以重金收买我的首级,赏金由五万元增加到数十万元,一知,难道你不怕?”
王一知十分坚定的说:“我不怕!”
周保中被王一知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两个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心也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经总部机关党支部的同意,他们的婚礼在兰棒山总部密营里举行。
他们的婚礼既简单又隆重。
二位新人把平时穿旧的军装洗了洗做为新婚礼服,吴玉清、金成玉(朝鲜族)、李顺姬(朝鲜族)等五名女战士在密营新房里插上了从野外采来的花草稍加点缀,金京石等有文化的战士在木刻楞墙壁上贴上几张抗日救国的标语,新房就算布置完了。
婚礼开始时,支部书记以主持人的角色向战友们介绍了他们的身世及相爱过程,勉励他们团结一心,并肩战斗,为消灭日本侵略者贡献青春。接着是文艺活动,应战士们的要求,周保中先唱了(国际歌》,王一知唱了当时抗联战士流行的《红旗歌》,开始有的战士跟着小声唱,后来大家一起合唱,形成了共鸣。金成玉、李顺姬、吴玉清等几位女战士带头跳起了欢快的朝鲜族舞蹈,为婚礼增添了几分喜庆气氛。
三次重走抗联路的抗联女战士吴玉清(右三)和儿媳自费,再次登上二路军总部遗址(周保中结婚纪念地)。
炊事班的同志们为庆贺总指挥的婚礼,特意为全体指战员作了一顿“丰盛”的饭菜,炊事员用铁桶盛上来马肠子煮野菜。没有酒,战友们就端着大碗大碗的“京石泉”水作喜酒,频频举杯祝贺总指挥夫妇美满婚烟,并预祝抗日战争早日胜利。
周保中和王一知望着可爱的指战员们,吃着不同寻常的饭、喝着不同寻常的酒,非常感动。在两个人对饮之时,王一知觉得有异样的东西落在她的手背上,她知道:那是保中从心河里溢出的眼泪……
源于一封信
1987年秋,七台河市委党史办给宏伟乡党委一封信。信的大意是:据史料记载,1938年3月18日,我东北抗联二路军五军三师八团一连十二名干部战士在小孤山同日军四百多人激战一整天,最后全部牺牲,并要求宏伟乡党委对这一战场遗址进行考察、寻找并上报。
一个偶然的机会,这封信被一位有心人发现了。这个人就是宏伟乡武装部长苏将校同志。
自费考察抗联遗址牵头人,时任七台河市宏伟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长苏将校(1988年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