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朝暮(十三)-《西出阳关有故人》


    第(1/3)页

    周司考,名周方山,进士出身,却因家贫,在朝中无势力依靠。最初授校书郎,平日里躲在藏书楼典校书籍,不懂与人打交道。十年时光转瞬即逝,眼瞧同僚们纷纷升官,自己却仿佛早被遗忘。

    昔日一要好同僚见况,拉了他一把,将他举荐到刘宴门下。

    刘宴惜才,见周方山见人见事极明白,却不善管理与应酬,便提拔他做司考,让他替大唐选拔出那些既有文采,又擅管理的人。

    这个官职并不高,却手握实权。默默无闻这些年的周方山,也尝到了被人讨好的滋味儿。

    这么些年,他也算渐渐开窍。

    读书读得好,不过迈上入仕的第一道阶梯。站对了队伍,才是步步高升的诀窍。

    一方面,他想要报答刘宴的知遇之恩。另一方面,他也想通过施恩与人,在朝中培养自己的势力,从中获得好处。

    拿了好处,他换成钱财,置了三进的大宅子,将家中父母都接到长安来颐养天年,也让妻儿都过上了呼奴唤婢的好日子,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

    有一年科举后,他看到栓选名单,发现常相的两个亲信在列。并且,常相托人来吏部打点过关系。

    他力排众议,硬是将那俩人筛掉,另选了与自己一样出身寒门的学子。

    “或许得罪常相了吧,我也不知道,但官场上这种事,不是很常见么?”周方山皱眉,说着说着,突然反应过来什么,瞪大眼睛道:“许少卿的意思是......”

    “我没有什么意思,只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小娘子,谁能与她结仇呢?所以照例问一问与周司考您相关的事情,您无需多想。”许锦之说道。

    若是没有方向,周方山不过是一腔愤恨无处发泄。这有了方向,却是那样一个令人细思恐极的方向,他的表情反而就复杂得多,既有不解,也有惊恐,更多的是压抑之下的恼怒。

    就是不知道,这股恼怒,是恼怒自己,还是恼怒那个他根本吃罪不起的人了。

    回到大理寺,许锦之去牢狱找李渭崖,刚巧,李渭崖也正在找他。

    “我有话跟你说。”

    “我有东西要交给你。”

    李渭崖手中捏着一张字条,迫不及待让许锦之来看。

    “还真被你说对了,萍儿和梅儿在我眼皮子底下玩这种把戏。本来我都想好了,万一没在食物中找着什么,我要怎么给自己圆场。现在好了,有了这个,我直接把萍儿也关押起来了。”李渭崖脸上透着兴奋,顿了顿,又强调道:“分别关押。”

    “做得好。”许锦之拍了拍他的肩,忙展开字条。

    借着烛火,字条上笔走龙蛇的一行字,在许锦之眼底一晃。

    “邓姝的病已好大半,勿念,勿忘之。”

    许锦之抬头,对上李渭崖棱角分明的一张脸,问他:“字条你看过了吧?你怎么看?”

    “姝这个字,像是个小娘子的名字。字既是交给梅儿的,那这个人应该和梅儿关系匪浅。表面上看,像是告诉梅儿这个人的病快好了,让她不要牵挂,可我却觉得更像是威胁。最后的让梅儿不要忘记,忘记什么?没头没尾的,特别奇怪。”许锦之既发问,李渭崖也就将自己的想法和疑问都说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