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顿了顿,他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150美元一次,还不提供小雨伞,这价格可真够高的。” “并不是人人都随身携带小雨伞的。或许凶手就没带小雨伞。” 他指向西奥多:“你就不会随身携带小雨伞。” 西奥多看着他,拿起文件包打开,从最里面的隐藏口袋拿出几个Trojan牌的小雨伞晃了晃,晃得伯尼一阵目瞪口呆。 西奥多将小雨伞塞回去:“像你这样不随身携带小雨伞的人并不多。” 伯尼摇摇头:“随身携带的才是少数。” 西奥多反驳:“死者的四个客人都带了,只有凶手没带。” “死者提供高端服务,其收费并不低,她服务的客人不可能买不起小雨伞。” 他问伯尼:“你会不使用小雨伞就跟妓女发生关系吗?” 伯尼陷入沉默。 西奥多继续道: “死者身上有大量陈旧性伤疤,这说明其可能已经从事这样的工作很长一段时间了。” “她应该对提供服务时的挣扎烈度有较为清晰的认知。” “如果凶手是死者临时招揽的客人,其身上不应该出现大量明显的防御伤。” 伯尼不认同他这种说法:“死者有分寸并不代表客人有分寸。或许客人太过于兴奋,导致没能把握好分寸。” 西奥多诧异地看了伯尼一眼,随后摇摇头: “如果凶手是客人,并且是在提供服务中途,因客人太过兴奋没能把握好分寸而导致死者意外死亡。” “她的尸体应该出现在511房间内,而不是被人从窗户推下楼。” 他找出尸检报告中死因一栏,指给伯尼看。 死于xx途中与坠亡相去甚远。 伯尼被他说服了,神色有些复杂: “所以死者是真的被侵犯了。” “一个靠模仿x侵案受害人提供x服务的妓女,在提供服务后真的遭到了侵犯,并且被人杀死。” 他看向西奥多,问道: “我们该如何分辨,哪些是模仿侵犯的客人留下的痕迹,哪些是凶手真正侵犯时留下的痕迹?” “找不出凶手留下的痕迹,就无从分辨惯用手法跟识别标识。” 分辨不出这两者,似乎就不再适用罪犯个性侧写了。 白天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