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上门请教育儿经的军嫂络绎不绝,有刚当妈不久的年轻媳妇,也有带着孙子孙女的老奶奶。她们都是真心实意地希望能从林凤霞这里学到一招半式,好改善自家孩子的状况。 林凤霞看着这情形,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一方面可以借机传播一些现代的、科学的育儿知识,帮到大家,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巩固自己的“锦鲤”声望,顺便积攒点福气值。 她思忖片刻,干脆在大院的活动室组织了几次“育儿经验交流会”。 第一次交流会,呼啦啦来了十几个军嫂,甚至还有几位是奶奶辈的。林凤霞提前准备了一些简单的图文资料,打算用最通俗易懂的大白话来讲解。 林凤霞抱着乖乖坐在自己腿上的小安国,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其实也没啥特别的秘诀。我就是觉得,孩子虽然小,但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们。比方说孩子哭了,不能一听见哭声就慌忙抱起来哄,得先观察,看看他是饿了、尿了,还是哪里不舒服,要对症下药。他们哭,其实也是一种表达需求的方式。” “孩子哭不抱?那不是太狠心了吗?” 林凤霞料到会有不同的声音,尤其是一些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老人。她不急也不恼,继续解释:“不是完全不抱,而是要先理解他为什么哭。如果孩子只是因为想玩闹或者撒娇哭几声,可以适当让他自己待一会儿,学会自己寻找乐趣。但如果是饿了,那就要赶紧喂;如果不舒服,就要检查是不是尿布湿了,或者肚子胀气。这样一来,孩子慢慢就会明白,哭是有用的,但不是万能的,同时也能建立起足够的安全感。” 她又讲了辅食添加要循序渐进,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杂,要鼓励孩子多爬行、多走路,不要怕他们摔跤,还要多跟孩子说话,给他们看图画书,进行早期启蒙,更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而不是一味地要求他们听话……这些理念在当时听来,都显得格外新潮。 “凤霞啊,你这些法子听着是新鲜,可咱们那时候养孩子,哪有这么多弯弯绕绕?不都照样拉扯大了?”一位姓孙的老军嫂,也就是之前李秀娥的“铁杆粉丝”,现在周强的奶奶,人称孙奶奶,撇了撇嘴,语气里带着几分不以为然,“孩子嘛,就得按老规矩来,哭了就得哄,不听话就得打!你这样由着性子惯着,以后长大了还得了?” 孙奶奶算是大院里比较有代表性的“老古板”,平时就爱倚老卖老,对年轻人的新鲜事物总爱指手画脚。她家那个孙子周强,正是大院里出了名的“熊孩子”,调皮捣蛋,上房揭瓦,谁也管不住。她一直觉得是自家儿媳妇没本事,把好好的孙子给带歪了。如今见林凤霞风头这么盛,心里头自然更不是滋味。 林凤霞面对孙奶奶夹枪带棒的质疑,并未直接争辩。 “孙奶奶您说的也有道理,每个年代有每个年代的养育方法。”林凤霞语气依旧温和,“不过时代总是在发展的,我们做父母的,也得跟着学习新的知识。就像您说的,您家强强活泼好动,精力旺盛,这都是孩子的天性,是好事。可能他只是需要我们大人更多的耐心和正确的引导,把这份旺盛的精力用在对的地方。” 她稍作停顿,目光落在乖巧地坐在她腿上,正睁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小安国身上,心中一动,计上心来。 “孙奶奶,各位姐姐嫂子,我光是用嘴说,大家可能体会不深。”林凤霞指了指怀里的小安国,唇边漾开一抹浅笑,“不如这样,就让安国给大家做个小小的‘演示’,看看他是不是像孙奶奶担心的那样,被我‘惯坏’了,如何?” 第(2/3)页